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

“信仰”去哪儿了?

安徽省芜湖市鸠江区二坝镇选调生 尤佳威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信仰’在这个时代似乎是一个贬义词,因为你出门谈信仰,一半的人说你是‘文艺青年’,一半的人骂你是精神病。”这是我今年听到过的最扎心的一句话,但仔细一想,这话说得似乎又很真实。信仰,这个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尚且较为寻常的东西,在民殷财阜的今天却显得弥足珍贵,这与“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句至理名言好像格格不入。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指出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人无信仰不立,党无信仰不存”,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最根本的就是要坚定党员的政治信仰。然而一段时间里,在一些人甚至是部分共产党人那里,共产主义信仰逐渐淡漠了、生疏了,他们不信马列信鬼神,不信真理信金钱,他们不敢理直气壮地声明自己的理想信念是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我不禁叩问:敢问共产党员的政治信仰在何方?

  信仰在心中,“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在社会风气较为浮躁的当下,有这么一位老人,甘于寂寞,日复一日地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用自己的一生去翻译马列主义经典原著,诠释着他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他就是原中共中央编译局局长宋书声老先生。当谈及为什么选择编译事业,宋老说,“我是因为组织分配与马列编译结缘的,我认为作为党员,服从分配就是一种选择。党让我做编译,我就做了55年编译工作。”一个人,一辈子,一件事,简单的一句话,背后却是不平凡的坚守。一辈子很短,他把它交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就像金庸先生在《侠客行》一书中所说的那样,“喜欢吧,看一眼是如此,过一辈子也是如此”。对共产主义的信仰也是如此,胸有风景,方可信仰长存;常怀初心,才能建功时代。

  信仰在脚下,“脚底风云足下生,踏马流星取次听。”从根本上说,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信仰就是人民,即全心全意相信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要实现这个信仰,不能整日徜徉在文山会海中,当“二传手”“三传手”;也不能“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躲在空调房里“闭门造车”;更不能一遇困难就牢骚满腹、怨恨组织。多些泥底鞋,才是自家人。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广大党员干部应常怀敬民爱民之心,在贯彻群众路线、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等事业中不断增强本领,在造福群众的道路上践行自己的政治信仰。80后白发干部李忠凯跑遍湾碧乡,用自己一根根增加的白发,换取当地贫困群众一户户的减少;“帐篷局长”张渠伟,即使身患重症,依旧昼夜坚守在攻坚一线,为的是让每一位贫困户都能过上好日子;“三线书记”邓真晓以奋发有为的姿态,进一线、连网线、上“火线”,带领后进的临泉县“旧容换新颜”。“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心中常怀赤子情,方能信仰不移,本色不改。

  信仰在手中,“指画山河天下事,横风疾雨扫九州。”九百五十年前,面对积贫积弱的北宋朝廷和冗官、冗兵、冗费的陈年痼疾,王安石毅然发起变法。他的变法几乎遭遇了同时代所有有识之士的反对,甚至包括他的挚友富弼、司马光、苏轼等。然而,他非但没有退缩,反而意志更坚,均输法、青苗法、保马法、市易法接二连三地出台,他用十六年的坚持践行自己的政治原则,追寻儒家“修齐治平”的政治理想。不久前,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在山东省工作动员大会上指出,要大胆启用“李云龙式”干部,即那些政治可靠、敢抓敢管、敢于碰硬、不拘一格的干部。跨越千年的遥相呼应说明一个共通的道理:国家和人民需要敢想敢干、勇于担当的干部。步入新时代,面对新矛盾,党员干部应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使命意识和“敢为天下先”的担当精神,应有“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一往无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气魄,想干实事,敢干实事,用实实在在的政绩诠释自己的政治信仰。

  “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定的信仰。”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信仰不能停留在嘴上,而要融入血液、浸入骨髓,要入脑、入心,最终外化于行,要在持续学习、强化党性、为民解困、攻坚克难中一一体现出来。站在新时代,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才能夯实党员的信仰根基,才能固本培元、扶正祛邪,凝聚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发布人:江海寄馀生 发布时间:2019-3-4 11:07 收藏 阅读人次:425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