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

新时代呼唤敢为人先的“闯将”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统计局 王蒙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中者,天下之本也。传统意义上,“中庸之道”向来备受崇尚,于人际关系中以适当地调节与折中,在不破坏基本原则的前提下,使自己和别人都过得去;合乎中庸,不走极端不至于造成群体内部的激烈对抗。现实中,部分党员干部同样奉“中庸之道”为“做官秘诀”:明知比上不足,但求比下有余;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争先,不努力,安于现状,得过且过,优哉游哉。这种“不骑马不骑牛,骑驴走中游”的“中庸”姿态,既不劳神费力,招惹是非,又不落后挨打,受人嘲笑。

  实际上,如此“中庸”说到底就是一种不负责任、不作为、不担当的表现。其根源在于一些党员干部为官理念发生错位,对自己的身份认识不清、对自己的职责履行不力,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为官不为、为官慢为、为官懒政”“病菌”滋生。新时代,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必须摒弃“中庸之道”,拿出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决心,冲破藩篱,勇往直前,把勇于担当作为、崇尚实干的标签刻入“灵魂”,在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大潮中奋楫争先。

  勇攀高峰,思想“靠前站位”。思想是行动的“指挥棒”。任何工作总是以思想为起点,思想原动力决定着工作的着力点,决定工作是否会偏离“轨道”;思想前置于行动,才能将行动的方方面面考虑周全。同样,我们只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总书记对改革发展作出的一系列指示要求、用总书记的立场观点方法作为“智力源泉”引领工作,才能看清未来形势走势,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一览众山小”,“透析”似的看清我们的“病灶”。同时,也唯有思想不懈怠、不放松、不动摇,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讲政治,讲党性,擦亮党员“底色”,方能在工作与日常生活中坚守“底线”,不触“红线”。新时代飞速发展、瞬息万变,面对日新月异的国际国内竞争形势,我们的思想也必须与时俱进。也许今天是你是“标兵”,若无创新,习惯“向后看”,不善“向前看”,那么就有可能变为“追兵”;若再无危机意识、追赶意识,最后甚至可能沦为“逃兵”。所以必须要树立危机意识,追赶意识,对标意识,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发散思维,打开我们“牵一发而动全一身”洞悉国内国外大势的敏锐触觉,找到符合我们工作实际的改革创新发展之路,实现最高效的资源优化配置,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激发出无限的创造活力。

  先试先行,争做“开路先锋”。因循守旧没有出路,畏缩不前坐失良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各项具体工作亦是如此。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乡村振兴,建设海洋强国,加快军民融合发展,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打好三大攻坚战等重点工作个个都是“硬骨头”,若没有敢为人先、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试水创新改革发展的“深浅”的闯劲,“吃老本”“迈不开步子”亦步亦趋,工作就根本无法向前纵深推进,更无法实现阔步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当前,改革在很多领域突入了“无人区”,要想做新时代的改革者,必须以“一条心”合众力、“一股劲”闯难关、“一手牌”解难题、“一身正”聚人心,在实践中求真知,在探索中找规律,不断形成新经验、深化新认识、贡献新方案,在改革“无人区”闯出一条成功之路,才能收获别样的风景;坚持摸着石头过河,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横下“不到黄河心不死”的决心,向改革要动力,用创新促效益,以问题为导向,找准题目,用改革创新方式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难点。敢于破后而立“改天换地”的自我革命,冲破思想观念障碍,突破利益固化藩篱,打破固有体制机制定势,昂首阔步迈过改革创新发展的“腊子口”,让改革春风吹遍大江南北,真正把壮志豪迈、敢闯敢试的“红色基因”激活,努力在深化改革上迈出步子、趟出路子,以改革上敢领风气之先推动发展走在前列。

  求真务实,务求“抓铁有痕”。总书记曾教育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同样道理,要实现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不是“喊口号”喊出来的,也不是“记录表”“工作日志”写出来的,更不是“敲敲键盘”“拍脑门子”想出来的,唯有真抓实干方能“绘就蓝图”。没有秉承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实干态度,没有“不待扬鞭自奋蹄”的争先晋位精神,再好的“作战图”也无法“一炮打响”。广大党员干部要有突破常规、超越自我的胆量、勇气和信心,更要有脚踏实地甘作“老黄牛”的扎实工作作风。要既当“设计师”又当“施工员”,在一些改革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上,以勇毅笃行的决心,百折不挠的韧劲,扑下身子、干在实处,困难面前不低头,成绩面前不自满,一步一个脚印,一点一滴,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一竿子插到底。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总书记指出,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党员干部就是解决问题的,有没有解决问题的责任担当,是对党员干部的最好检验。所以,党员干部最重要的是把问题意识转化为问题导向,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针对重点任务和关键环节,瞄着问题去,追着问题走,把化解矛盾、破解难题作为履职尽责的第一要务。对照形势发展的新要求,在本职岗位上踏实干好工作,以党风带政风促民风,切实加强薄弱环节,努力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砥砺奋进,答好“人民之问”。任何工作成果最终都要用实践、群众和历史这“三把尺子”加以检验。改革创新发展成效怎么样,不是由我们来当“裁判员”,应该是实践说了算,还要经得起历史检验,最重要的是人民群众这个“出卷人”满不满意、答不答应。人民群众的口碑就是对我们的评判,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就是对我们的评判,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就是对我们的评判,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就是对我们的评判,人民群众的笑脸就是对我们的评判。现实中,人民群众的所需所想所盼所急,无非是自己的父母有个好的康养环境颐养天年,都想自己的兄弟姐妹有个好的就业环境,收入高一点、生活条件好一点,都想自己的子孙有一个好的学校,都想医疗条件好一些,都想社会环境、公共服务好一点、保障水平高一点。要做到这些,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同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所有工作的结果要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同时也要做好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功”,更要做“潜功”,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有希望、有奔头,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发布人:王蒙198607 发布时间:2019-3-5 15:17 收藏 阅读人次:20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