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

坚持“望闻问切” 奉献精品文艺

安徽省淮南市大通区 周男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强调,文艺创作“要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文艺创作是国家实现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因素,应做到“望、闻、问、切”,创作精品的文艺作品,努力实现新时代赋予文艺的独特价值。

  展“望”时代,紧扣时代强劲脉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创作要以扎根本土、深植时代为基础,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文艺创作只有紧扣时代脉搏,与时俱进,才能经受起历史和时代的考验。《红海行动》《战狼2》及《流浪地球》之所以接连刷新票房纪录,是因为这些文艺作品承载了新时代中国的英雄情怀和博爱精神,彰显了中国人的不畏牺牲、不辱使命的伟大担当。新时代召唤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理论家,他们从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勇敢地揭露时代“难题”,准确地描绘时代“画像”,高亢地讴歌时代“担当”。

  博“闻”强识,彰显大国深厚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就属于培根铸魂的工作。文化是国家的根脉与灵魂。文艺创作者要做到博闻强识,融会贯通,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一方面要立足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善用“文化符号”,巧借民族文化之博大精深,颂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装扮祖国壮美山河,传承民族风俗民情;另一方面也要放飞想象的翅膀,创新思路、创新形式、创新内容,就如拥有600年历史的故宫在新时代大放异彩一般,为传统文化元素增添新时代的色彩,让历史在新时代孕育新生。

  “问”计于民,激发群众内心共鸣。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是艺术价值的唯一判断者。文艺要立足社情民意,从人民生活的细微处着眼,在人民情感起伏处聚焦,唯有传人民之声,抒人民之情,解人民之困的作品,才能在新时代脱颖而出。年前,一部短片《啥是佩奇》感动了全国人民,它从中国最基层的农村和最平凡的人民着手,展现了中国人民对家的眷恋和对亲人的爱。因为平凡,所以感动;因为温暖,所以共鸣。坐拥14亿人口、56个民族,是文艺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源泉,文艺创作者要做到紧紧依靠人民,汇集和激发人民的磅礴力量,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从而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切”中明德,弘扬社会积极能量。文以载道,艺可明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文艺作为人民生活中的一部分,对人民的思想观念和社会的价值走向有着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承担着温润人心、启迪思想、陶冶情操的重要职能。“清泉永远比淤泥更值得拥有,光明永远比黑暗更值得歌颂”,文艺创作应不忘初心,创作有信仰、有情怀的作品;树立责任意识,创作有担当、讲责任的作品;传递社会温情,创作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讲求质量,创作高品质、讲格调的作品。
发布人:党是人民的党呀 发布时间:2019-3-7 15:59 收藏 阅读人次:18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