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

善用“大白话”让沟通“不冷场”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洛带镇 胡臣臣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面对中外媒体,央行副行长拉家常般介绍:“现在征信很多都用到了社会领域,我们看到很多女儿找男朋友,未来的岳母说,你得把人民银行的征信报告拿来看看”;国家体育总局局长敞开心扉回答:“中国足球一直在低水平徘徊,我们也很着急”……全国两会上,这些“大白话”令人耳目一新。

  讲“大白话”就是讲“群众语言”。这样的“大白话”,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点儿不土气,一点儿不冷场,而是能够接地气、聚人气,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感染力、号召力。用这样的语言,才能够打动人、温暖人,同时又点拨人、启迪人,让人产生认知共鸣、情感共鸣,最终打破群众理解的“围城”,切实发挥语言的作用。

  “大白话”让群众“听得懂”。少数干部不愿、不屑讲大白话,觉得那种语言太平淡、太土太俗,不深刻、没理论,显示不出自己的水平。于是在宣传政策、与群众交流的时候喜欢用“高档”又“生涩”的语言,显示自己的专业水平,却让群众听得云里雾里,起到的是沟通反作用。唯有善用来自群众生活中的谚语、俗语、俚语、比喻等,话语才会鲜活有趣、生动活泼,更具亲和力和感染力,让群众“听得懂”。

  “大白话”让信息“记得住”。如果干部讲话“大而空、高而虚”。既浮夸,又没有“干货”,信息量小,含金量低,群众或者会开启对这些语言的“屏蔽”功能,或者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干部表达了什么、宣传了什么、交流了什么,都会随风飘散,不会在群众心里和脑里留下任何“痕迹”,说了话等于白说。唯有多讲故事、举事例、摆事实,这样的讲话有根有据、有血有肉,让群众记得住。

  “大白话”让消息“传得开”。干部的宣传交流解释,都希望推而广之,获得更多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信任,从而更好地履职尽责,更好地为民服务。如果干部总是用“晦涩的语言”,群众既听不懂,也记不住,更别提口口相传,扩大政策宣传范围。只有讲好“群众语言”,多说“大白话”,说富有时代气息的话,才能更靠近群众,贴近群众生活,让每个群众都变成政策“宣传员”,营造理解社会。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干部学会用“群众语言”来表达,才能打破理解“围城”,真正让自己的话“说得上去、说得下去、说得进去”。
发布人:千机变18 发布时间:2019-3-15 14:08 收藏 阅读人次:24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