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

为政“三把火”岂可止于“新官”?

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自怀镇 何竹梅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三把火”一词,可能从产生起就是要和“新官”连在一起才能表达完整的意思,是说讲新上任的官员,开始履新有些劲头,必先做两三件于百姓有益之事,其含意是指事后是否还会不断做好事则难说了。这里的“三把火”是比喻,讲开头前三件事,多像烧起火来那么壮观,引人注目,轰轰烈烈且有声有色,但这“火”能烧多久,可能还等不得“新官”成“旧官”。但是,大凡一心为民的忠实官员,就会把这“三把火”一直烧下去,烧到自己生命的尽头,烧出百姓的赞誉,烧出不朽的英名。

  南朝萧梁时曾任新安太守的任昉,一到新安,就烧起了“三把火”。他关心民众疾苦,通过调研后定下规矩:凡郡内八十岁以上的老者,每年都派遣郡、县属官上门访贫问苦,了解情况,遇有困难,马上解决。并下令停止要为太守采办杨梅等山珍的“规矩”。老百姓都高兴地说:这真是百余年来没有过的好事呀。这“三把火”没有转瞬熄灭,而是一直烧着,直到任昉因病在任上去世。他临终留下遗言:“不许以新安一物还都!”他的后事也十分简单:杂木为棺,旧衣入殓。办完丧事,他家里除了还有二十石桃花米之外,就别无他物了。

  对这位感一直烧着“三把火”的太守,后人都为其倍感凄清,同时又让人肃然起敬。凄清的是,一任太守,竟然英年早逝不说,仅以“杂木为棺,旧衣入殓”,家里除“二十石桃花米”就别无他物,这个境况与太守也太不相称了;正因如此,才让人感叹,官场之中,能如任昉般烧好“三把火”,却坚守一生清贫者,十中能有几何?从任昉身上,我们看到的是满满的民生情怀。

  相比之下,有的人简直参悟透了“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消极内涵,上任伊始,往往就信誓旦旦,管他实现不实现,先把宏伟蓝图和远大理想使劲地拼命地宣传一番,让百姓在震慑之余,产生一种信任感,然后再施行“新政”。其实,这种做派往往头大尾小,不能持之以恒。而任昉则不同,他上任后非常“低调”,深入基层,把办公地点设在了田间地头,遇到百姓申诉迅速处理,不推辞,不拖延。对那些耋耄老人,要特别的“访贫问苦”,真正把百姓利益放在首要位置。这样的“三把火”,才烧得实在,烧得精彩。

  “三把火”该从何处烧起?当然应该是百姓利益!在古代,很讲究秉承前人的规矩,一些既成的习俗或规定是不可轻易更改的。而任昉则不然,对“每年为太守采办杨梅”这一陋习,他没有从自身的角度考虑,而是想到了百姓采摘杨梅的“危险”。为了百姓的安全,他可以放弃自己的利益。这种为百姓安危而烧起的“火”,永远都充满了民生情怀,很值得当下的基层干部们借鉴。特别是在脱贫攻坚中,有的领导干部还要在群众的“扶贫”款项中打主意,完全置百姓生活于不顾。两相对比,岂不汗颜!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似乎是古代官场中的“潜规则”,他们的“三把火”,烧穷的是百姓,烧富的是自己。而这位任昉太守,可能要算少数中的少数。他不仅生前不贪,就连临终遗言都是“不许以新安一物还都!”这样才落下个“杂木为棺,旧衣入殓”的结局。这种为官之道,正是我们共产党人所推崇的。为人民服务,就要拿出服务的劲头,烧“服务”之火,灭“贪腐”之根。这就要求,从思想意识上认清自己的身份,找准自己的定位,明确自己的职责,才烧得旺这“三把火”。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而对于为官从政者来说,把好的“开头”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更难。“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这应当成为共产党人的真实写照。任昉烧透了勤政为民“三把火”,虽然自己穷困潦倒,但成为了千古美谈。共产党人更当永远烧好为民服务的“三把火”,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名副其实。“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勤政为民的“三把火”,不可止于“新官”,而要一烧到底,才烧得出民意,烧得出政绩,烧得出辉煌!
发布人:云天一鹤 发布时间:2019-3-18 23:12 收藏 阅读人次:17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