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

找回第三方评估应有的“味道”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委组织部 辛庆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近日,《县长被逼当场落泪,到底怎么回事?》一文在相关媒体转载,引起网友热议。文中讲的是在一次贫困县退出的第三方专项评估检查中,评估组“抓”到一个疑似漏评户,给县里反馈后,县长亲自到现场核查。因证据确凿,县长当场落泪:“这个我们认了……”这位县长之所以落泪,在意的是,自己和手下一干扶贫干部累死累活,好不容易脱贫摘帽了,竟然还要落得个“差评”!这个委屈向谁说?

  随着脱贫攻坚进入决战时期,检验前期取得的成果和是否可以成功“摘帽”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问题。看材料、听汇报显得扶贫部门和帮扶干部“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没有社会公信力;带着检查组挨着走村入户,又没有时间。面对这些情况,委托第三方进行专业评估成为了最好的选择。委托方聘请第三方进行评估的初衷在于结果相对较为客观、公正、准确,能检验贫困人口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脱贫工作的效果,也能更好地考核贫困村、贫困户脱贫成效。然而,随着工作的开展,委托方、评估方和被评估方等“三方”渐渐跑错了“位”,第三方评估也丢失了固有的“味道”。站在脱贫攻坚决胜关键点,需要三方都出于一颗公心,一切从工作实绩出发,坦坦荡荡。

  委托方要少些机械性、多些科学性。委托方是评估规则的制定者,规则科学与否关系到工作的持续性。但当下,很多委托方把评估简单定位成“找茬”,评估工作变成了“猫鼠游戏”,彻底变了味。很多地方政府“任性”、机械使用第三方评估结果,非要搞绩效排名,把一两分的差距当做优劣的判断标准,扭曲了评估的科学性。站在脱贫攻坚决胜关键点,委托方要围绕脱贫攻坚的“问题”展开工作,不编“花篮子”,不搭“花架子”,切实对基层脱贫攻坚的客观情况深入分析、科学辨别,切不可机械执行,陷入第三方评估的技术迷思,助长新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评估方要少些片面性、多些普遍性。评估方是为委托方提供问题依据,为被评估方找出实际存在的问题。但现今很多评估方为了赢得“发包方”(委托方)的欢心,想尽办法“抓”问题,找被评估方的瑕疵,加之所有的技术和评价,都有其限度,也给最后的结果带来了偏差。如很多评估方在入户抽样调查和电话调查中,面对“懒汉户”纯粹依赖政府并提出各种无理要求的时候,明知“懒汉”背景,依旧将其不负责任的不满记录在案并予以反馈。站在脱贫攻坚决胜关键点,评估方要立足促进工作的角度针对性评估,要多问问评估的目的、多想想评估的手段,确保评估的结果具有普遍性,切不可搞“一锤子买卖”,损了自己、伤了他人、祸了群众,滋长技术领域的“霸权主义”和“专权主义”。

  被评估方要少些应对性、多些真实性。被评估方是通过评估找到自己的不足和短板,从而更好地推进工作深入开展。但现在很多被评估方(贫困县)为了获得好成绩,把精力都花在怎么“应对”评估方和与其“斗智斗法”上。如很多贫困县事先“演练”,请评估专家来指导,让有关评估团队“预估”一遍,更有甚者回避评估、给评估方“下套”,没有把足够的精力放在找问题上,没有借第三方评估契机找出确实存在的突出问题从而有效解决。站在脱贫攻坚决胜关键点,被评估方要以欢迎的心态来迎接第三方评估,要据实做之、谦卑处之、无谓待之、耐烦对之,坚决杜绝投机取巧、浑水摸鱼,确保脱贫攻坚没有不切实际。

  “行百里者半九十”。脱贫攻坚工作已到了决胜攻坚阶段,引进的第三方评估也为基层治理提供了好的制度创新。但若在具体工作中委托方、评估方和被评估方都能准备找准自己的定位,评估制度便有了“温度”,县长也不会再委屈落泪,评估也才有了真正的“味儿”。
发布人:xinqing 发布时间:2019-3-26 09:04 收藏 阅读人次:283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