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

书信的力量

上海市公安局警务航空队 刘天阳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前不久,意大利学生用中文给习近平主席写信,习主席回信勉励他们做新时代的马可·波罗。这让我们感受到书信的力量,特别是这些意大利学生的中文水准相当不错,不仅能说会道,还能用汉语作诗,“我的眼睛见证了闪亮的奇迹,我的耳朵听到了时光飞逝的声音”,“我看到花园中,不只有绿色,有一整个春天”……当我们看到汉语被这些外国学生运用得如此之妙时,不禁油然升起一种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也更加催生出传承中国优秀文化的自觉性,书信当然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第一次与书信打交道,是帮我爸爸的同事传递情书。那时我才6岁,在爸爸工作的芜湖市轴承厂子弟小学读书,爸爸有一位好朋友,是文革期间下放到厂里的一位大学生,看上了我的女老师,不好意思直接表白,便让我充当信使。那位叔叔姓孙,人长得倒一般,胖胖的,但极有才,曾在安徽省会计专业考试中得过第二名,记得他教我背“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想必他一定很喜欢毛主席诗词,不知情书是否也写得如此铿锵激越,总之是没有成。

  集中地写书信的时间,是上军校后和家里人的通信。当时流行“新兵信多,老兵病多”,我们当了4年的学员兵,信自然少不了。除了定期给家里面写信报平安外,还会给同学写信,个别高中期间就谈恋爱的,或者上大学不久想和女同学升级关系的,信就格外得多,几乎每天都有,甚至一天好几封。古语说“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拿到家书时心中的那份悸动,着实用语言是无法描述的。每天下课后回宿舍楼,第一件事就是冲到值班室看看有没有自己的信,有了的兴高采烈将信举过头顶挤出人群,躲到一边急切地读起来,有时看到信鼓鼓囊囊的,又到了吃晚饭快集合的时间,便舍不得读,把信往军被的夹层里一塞,等到下了晚自习,没人的时候悄悄地一个人慢慢地读。伴随着写信、收信、读信、回信,4年的军校生活倒也充实,

  真正感受书信的力量,来自《傅雷家书》。上军校时带了两只箱子,一只装的是换洗衣物,另一只装了满满一箱子书,《傅雷家书》便在其中。我对《傅雷家书》的喜爱,几近疯狂。一般每门课一次上两节,我大概第一节课时听听老师讲什么,翻翻书,第二节课便开始做作业,有时没作业,或者作业做完了,我就开始抄《傅雷家书》,那本手抄本至今还在我办公室的抽屉里。正如傅雷在信中所言,长篇累牍的写信,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讨论艺术,互相勉励,训练文笔,作孩子“忠实的镜子”。

  对我而言,还有一种更重要的作用,就是给予我美好生活的信念。在这方面,除了《傅雷家书》,高中时学的课文《与妻书》表现得更为突出。记得第一句是“意映卿卿如晤”,一上来就让人感受到在一种绵绵的爱意中透着那么一份坚定,信中写道:“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那时对家庭的体味并不深刻,但从中得到的力量却鼓舞着我一直走到今天。

  时至今日,我们已经很少使用书信了,几乎所有的人都在用微信。与书信相比,微信更加方便快捷,富于效率,但往往容易让人迷失自我,被别人牵头鼻子走。而书信时代之所以给予人们一种力量,正是因为人们在落笔之时,饱蘸着人与人之间的深情厚意,其本质是对自我的肯定与主体价值的追寻。因此,我们不能忘了那个时代,要把书信给予我们的力量永远地传承下去!

发布人:天边月 发布时间:2019-3-29 10:29 收藏 阅读人次:155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