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心得

乡村文化建设要走好特色之路

北京市怀柔区怀柔镇 崔雪莹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乡村文化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它肩负着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的重要使命。近年来,全国各地许多乡村大力发展乡村文化建设,树立了一批典范,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

  在探索建设过程中,也逐步显露出部分乡村文化特色不足等问题,文化建设存在同质化现象。部分乡村不注重传统文化传承和保护,过去的建筑物被拆除或者遗弃,古老的风俗习惯、传统的庙会纷纷消失,传统文化逐步消失,乡村文化建设显得“底气不足”。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看到其它村干得风生水起,就会按下“复制键”,千篇一律的仿古建筑,一成不变的特色小吃,亘古不变的低端民俗,盲目的跟风建设,文化品牌成为赚钱“幌子”。因此,走好文化特色发展之路对乡村文化建设尤为重要。

  传承发扬,推动文化走出去。绝大部分村庄历史都非常悠久,有一定传统文化基础。可依托传统文化,结合本村实际人文地理特点,打响文化特色品牌。一方面,要深挖村史,可通过挖掘古树、古建筑等硬件依托,结合传奇故事,赋予爱国、孝道等精神实质,形成文化特色。以文化带经济,进一步进行文化产品开发和功能发掘,结合旅游文化广场、古建筑街、文化展览馆、文创品等,促进村级经济更好发展。另一方面,以特色节庆活动为载体,扩大旅游影响力。比如每年端午节期间举办的怀柔汤河川满族民俗风情节,通过满族歌舞大赛、满族运动会、山货大集等特色活动,实现了节庆活动和乡村旅游主体的融合发展。各村也可借鉴经验,举办具有本村特色的节庆活动,推动本村农民增收和经济发展。

  融合创新,塑造特色引进来。对于无传统文化基础的乡村,应按照农业生态化、景观化、休闲化的发展方向,积极推进一、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现代文化特色。一方面,结合区域发展定位,积极在生态文化、特色农业等方面做文章。如利用闲置农宅建成“养老村”的田仙峪村,融合地理特点打造精品乡村别墅的皇后镇度假区,以民俗产业带动葫芦产业、以葫芦产业促进民俗产业发展的芦庄村等。另一方面,休发展闲型现代农业,融合以农造景、以景带游、以游促收的发展理念,塑造新型景观农业,创造新型文化特色。以昌平区小汤山镇土沟村的四季蔬菜观光主题园为例,通过温室构建四个景观园和一个蔬菜迷宫,倡导休闲体验式的田园文化,即满足了生产功能,同时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促进了农民的经济收入大幅增加。

  科学规划,提质升级迈稳步。加强乡村文化内涵建设,做好硬件配套,要认真策划、设计好开发项目,进行科学规划论证,提高乡村文化产品的品位和档次。一是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不少乡村在文化建设上盲目跟风、项目雷同,热衷“造景”,同样的红灯笼,同样的“登山+农家院”的模式,甚至有的忽视风土人情,直接让商家来经营,商业气息浓厚,失去了乡村的质朴和淳朴的民风。二是要注重保护传统村落,弘扬传统特色民俗文化。乡村文化离不开“乡村”二字,要注重培养文明乡村风气和精神,大力开展精神文化建设活动,弘扬传统美德,利用乡村的“景”和“魂”,留住美丽乡愁。三是要积极拓展文化载体和形式。乡村文化不是一个人的文化,要充分发挥农户主体作用,积极研讨群众广泛参与的文化形式,借助“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评选等活动,引导全民参与,让群众切身感受乡村文化建设带来的巨大变化。
发布人:蓝田玉烟 发布时间:2019-3-29 10:44 收藏 阅读人次:867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