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组织工作

“清明”组工人

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路南街道办事处 方文舟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一岗双责”,从古到今负载了太多的节候信息和人文内涵。清明节的组工人,应当尽量走出办公室,走近大自然,用心欣赏一下清明时节的美景,探究一番清明文化的流源,以眼中之景感染胸中之情,以文化之品提升胸中之格。养一股“清明”的正气与浩气,是为了“清清爽爽”“明明白白”地走好人生之路,走稳生活之路,走实工作之路。一步一个脚印,就能在逐梦新时代的奋斗中磨练意志、激扬锐气、担当作为,砥砺出组工人的新气象,书写出组工人的新篇章。

  组工人的眼里应有“清明”的风景。清明时节,春和景明,草长莺飞,是春天最绚烂的风景,也是一年当中最美好的时光。组工人长年伏案工作,加班加点,奋笔疾书,即使外出办事,调研考察,推动工作,也是重任在肩,行色匆匆,没有太多的时间多看一眼路边的风景。更何况错过了春天,就错过了季节之美,一等又是一年。韩愈在《早春》诗中写道:“莫道官忙身老大,即无年少逐春心。凭君先到江头看,柳色如今深未深。”从办公室走出来,到江头看一看柳色,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就能更好地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组工人的眼中应常有春和景明的“清明之景”,眼中有景,心中就会含情,就能把大自然的春秋往返、晴晴雨雨、风云变幻酝酿成襟怀坦荡、宽厚从容、先忧后乐的厚重情感。“清明”从季节走入内心,组工人也就具备了“清明”的智慧与匠心。

  组工人的心中应有“清明”的情怀。相传,清明节起源于春秋时期晋文公与介子推的故事。曾经,晋文公落难流亡时,介子推救过晋文公的命,但后来由于误会没有得到相应的封赏。但介子推不恋功名,隐居绵山,不幸被山火烧死,晋文公在介子推身后的柳树洞里找到一封血书:“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晋文公看后非常感动,就把这棵树封为“清明柳”,把这一天定为清明节。故事背后是一段意蕴深厚的“清明”文化代代传承。介子推面对委曲不辩解,也不流连功名封赏,功成身退,隐居深山,但临死前仍然心怀天下,“但愿主公常清明”,一颗丹心赫然呈现。组工人应当传承介子推的丹心精神,发扬清明节的丹心文化,面对委屈、面对功名,应像介子推那样泰然处之,不纠结,不抱怨。心怀“清明”境界,以一颗赤子之心面对生活、面对工作,就能跳出患得患失的“小我”之忧,自觉奉献青春、奉献丹心。

  组工人的脚下应有“清明”的力量。清明是一种美景,清明是一种情怀,清明更是一种境界、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归根结蒂是眼中景、心中情酿造而成为境界之后的真切召唤。现代社会,由于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人们往往疲于应付,甚至不知所措,即使是在节日里也没有闲暇顾及眼前的美景,思考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核,激不起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春之景在清明。终年劳碌的组工人应当放下重负,给自己放个假,全身心地浸润在清明的柳色以及草长莺飞的风景里,被风景熏陶、被文化陶冶之后,我们就会乐以忘忧,就能唤起对自然、对生活的无限热爱。组工人有了这份力量,就能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不懈追求,同时带领一方群众向着美好生活的幸福方向踏实前进,行稳致远。
发布人:一默如雷 发布时间:2019-4-3 05:44 收藏 阅读人次:5635

回复

112371网友tydtw6发布时间:2019-4-4 09:34

莫道官忙身老大,即无年少逐春心。凭君先到江头看,柳色如今深未深。

引用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