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基层故事

三进洪湾村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夏元秀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老谭是我爱人,就职于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住房与城乡建设局。2016年3月26日,受组织委派,老谭要到江夏区乌龙泉街洪湾村驻守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老一辈的洪湾人喜欢尊称他为“工作组”。每个星期一,天还没亮老谭就早早起来,跑到熊廷弼路老烟草局旁边的包子铺排队,买30个鲜肉包子带到洪湾村。我曾讽刺过他:“包子又不是什么人间美味,值得这么加劲么?”老谭很认真地说:“洪湾村地理位置非常偏僻,村里的老人们难得出趟门,这平常的包子对于他们来说,真的是难得的人间美味呢。”

  从2016年3月26日到2017年的3月,老谭在洪湾村整整驻守了一年。在这一年里,他总是很忙,就是双休在家的时候,他的电话也是响个不停。经常还会接到威胁赌狠的电话,一般都是不符合扶贫要求的村民,却强行要求列入扶贫户,有的人还直接跑到大队部去闹。每每此时,老谭唯一能做的,就是紧握手机,耐心为村民讲解扶贫政策,尽力化解他们心中的不满情绪。

  两个月后,老谭似乎已经习惯了组织上的安排,但我却时时心中不安,我担心他去洪湾村之前没多久,因“三高”在武汉陆总住了半个月的医院,一直还在吃药,新的生活环境和工作他的身体会吃不消;我更担心他行走在无人的乡间小路上,会遭到某些村民的打击报复,因而我总是电话嘱咐他该马虎的时候最好是睁只眼闭只眼,别得罪人,他听了总是笑笑叫我别担心。

一进洪湾村

  老谭到洪湾村的第三个月,我终于忍不住第一次去看望他。洪湾村位于江夏区的东南部,离我们所在的纸坊城有40多里路,坐公交车5.5元的车票到新建村下车,再沿着纵横交错的阡陌徒步约40多分钟,才到达隐于绿村丛中的洪湾村大队部。大队部座东朝西,一共两层,门前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老谭住在大队部的一楼,因为没有食堂,方圆十里都没有小吃店,所以一日三餐,老谭都要到位于大队部后面废弃的小学去做饭,虽然有上级给他配备的电饭煲煤气灶等炊具,但这里非常荒凉,大白天都难得看到一个人,而大老鼠和蟑螂却随处可见,窗户上没有玻璃,门也是垮的,锁都锁不上,我着急地说:“这小偷来了可连门都不用撬的啊。如果哪个人想报复你,在饭菜里撒点药啥的,你是防不胜防啊。”老谭笑着说:“没事,这里民风纯朴,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这也罢了,他的住处连卫生间都没有,上厕所还得绕到医务室后面的大茅坑,乌漆麻黑就不说了,夏天还没来,蚊蝇就在屁股旁边碰来扇去,不能挥手驱赶,因为一挥手就惊动了茅坑下来更多的蚊蝇蜂涌而起。傍晚,西天的晚霞很美,要是往常我一定会拿起手机拍几张,但今天我没有心情欣赏,当老谭用盆子接着自来水在露天洗漱的时候,我偷偷地流泪了。

  洪湾村由于发展基础薄弱,全村还有31户84个人生活在贫困线下。为了突出“精准”二字,老谭每天的工作任务是根据大队部送来的符合扶贫村民的基本资料,建档立卡、落实扶贫到户政策,一家家地上门走访摸底,确保“精准定位、精准宣传和精准扶持”。那天,他说他要一家一家去走访,没有时间陪我,我只好跟在他的屁股后面忙了一天。

  首先去的是洪湾村一组洪志祥家。洪志祥今年36岁,小时候因顽皮,攀爬村里的变压器,致使右手齐手腕处截肢,耳朵脸上手上全是触目惊心的疤痕;他的妻子张芳是驼背,属于双残家庭,农活不能做,全家的生活来源除了低保外,仅靠洪志祥在熟人的帮助下打点零工。

  “两个小伢要上学,不做不行,但我只有一只手,实在是难找到合适的事情干。”见到我们,洪志祥像见到亲人一样,她的妻子连忙搬来长板凳请我们坐下,这时,我才有机会打量起他们的家。

  这是一栋上世纪80年代的两层小楼,很潮湿的样子,楼板上一块一块的雨渍非常显眼,墙壁的很多地方都开裂了,看上去非常陈旧。

  “谭工作组,我想养鸭子,养殖场地也是现成的,但一直苦于没有资金。”说着,洪志祥指了指门前的大水塘。我们绕着长方形的水塘仔细勘察了几圈,觉得扶持洪志祥养鸭子可行,于是老谭对他说:“我会将你们家的实际情况向上级汇报,相信不久后,你们的心愿能够达成。”

  “谭工作组,都快11点了,就在我家吃饭。”见我们要走,洪志祥连忙盛情挽留,我们谢绝了他的好意。

  吃午饭时,老谭又接到某村民的电话,这已经是他第三次打来电话了。他的语气还是一贯的激愤,说:“凭什么某某能够得到扶贫,我有病,为什么就不行?”其实,经过核实,他虽然有轻微的遗传疾病,但日子过得还不错,种田种地一年有两万多元的收入,孩子已成年,并在纸坊买了房子。老谭只好丢下碗筷又一次耐心地跟他解释扶贫的相关政策和法规,他什么也没说就把电话挂了。老谭说:“明天抽时间再到他家去一趟,相信他会理解和支持我们的工作。”

  下午,我们要走访的是洪湾村二组的洪小云家。洪小云今年54岁,双眼因病几乎失明,无儿无女遭到夫家嫌弃只好又回来了,但父母年迈没有能力收留她,在熟人的带领下,她流落到纸坊捡破烂。

  为了找到洪小云,我们又来到她父母家,眼前低矮的泥巴房和颤巍巍的两位老人,让我的心瞬间酸楚,也懂得了二老不收留女儿的无奈。

  按照老人的叙述,我们又马不停蹄地赶往纸坊职业中学附近,找到了正背着一蛇皮袋废旧品回“家”的洪小云。

  “我眼睛不好,在外面混不容易,房租又贵,我很想回家,但没有住的地方。”见到我们,洪小云似乎有些不敢相信我们是来帮助她的,但还是犹豫地说出了心里话。一同来的洪湾村谢书记连忙安慰她说:“村里已经准备帮你建房子,还帮扶你养殖,不会再让你流浪了。”洪小云连连点头,滚滚的热泪已让她哽咽得说不出话来。

  回到洪湾村,老谭在绛红色的日本上写好当天的走访日记,这是他每天工作的习惯。跑了一天虽然很累,但我终于理解了老谭的工作。

二进洪湾村

  第二次去洪湾村是2016年8月份的时候,那场特大暴雨横行太久,老谭在洪湾坚守两个月没有回家了,我很担心。

  走近大队部,我看到墙壁斑驳的大队部也翻修一新,操场上还配备了崭新的篮球架和乒乓球台,周围还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垃圾箱也很规范,保洁员天天循环保洁,整个村子比我第一次来时整洁了许多。

  但是,当我走进大队部时,狠狠地吓了一大跳,老谭的卧室里,床上地上全是铺盖,村民在大队部的会议室里站的站坐的坐,看到我来,大伙都迎了上来。老谭也闻讯过来了,他晒黑了,也瘦了。

  原来,在那场特大暴雨中,洪湾村受灾面积达5万多个平方,多家村民的房屋倒塌,水库围堤也是岌岌可危,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很大威胁。老谭和村干部不等不靠,联手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将受灾群众转移安置到大队部,排险加固水库大堤,排除危房安全隐患。由于工作及时到位,全村没有出现人畜伤亡情况。灾害损失尽可能降到最低,实现大灾无大难的抗洪目标。大雨过后,他们又带动群众进行生产自救,并在倒塌的房屋旁边为村民再建新居。村民们都感激地说:“有工作组在,我们就有了主心骨哇。”

  第二次去洪湾村后,直到老谭调回来,我都一直没有去过了。如今,老谭虽然回来快半年了,但他还是经常念叨,他在洪湾村驻守一年,为村民的脱贫也做了不少工作,推荐贫困村民就业、安排贫困孩子上学、危房改造、春天送肥料农药、夏天送清凉、冬天送棉被,还组织党员干部自掏腰包买来生活物资慰问贫困村民等。但还有两样工作没有落到实处,他一直耿耿于怀,一是几个队组的进出马路没修,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村民出行非常不方便;还有一件就是,为了帮助村民尽快脱贫致富,他曾承诺,考虑尽快落实产业扶持,如扶持村民养鸡喂猪等。通过多方努力,修路和产业扶持的报告上级已经批了,但一直没有真正落实下来。

三进洪湾村

  2017年6月,听说我要收集关于精准扶贫方面的题材,老谭非常兴奋,他说:“去洪湾村吧,听说不仅修了三条大马路,而且村民们的鸡和猪都养得非常不错呢,我好想去看看。”

  一大早,老谭比我还积极,跑到老烟草局旁边花了100元钱买了50个包子,可能是生意太红火,忙得包子老板都数错了,给了我们60个,拿上车才发现,老谭笑着说:“就当他是慰问群众的吧,我代村民谢谢他了。”

  听说我们要来,洪湾村的谢书记和张通讯员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和我们一起深入村湾进行实地采访。

  盛夏时节,一路上绿树成荫,荷叶田田,几条通往村组的大马路特别显眼,沥青路面在太阳下泛着乌黑的光芒。谢书记说:“这几条路是老谭去年帮忙向上级申报的,今年终于批了下来,全都修好了,为村民的出行方便了不少。”

  见到洪志祥时,他正在喂猪。猪栏有些旧了,建在门前稻场的右则,共两间,几头猪已经长到了百把斤,憨态十足特别可爱。当我们问他猪吃什么饲料时,他说:“扶贫组不仅送来了猪娃,还送来了猪饲料,我每天就是用这些猪饲料拌着包谷粉和青草喂养。包谷粉是自己种的,磨磨就可以,青草遍地都是,我每天早上起来都要打一大捆猪草回来。”“我这猪没有吃催肥剂和瘦肉精的,肉肯定好吃,过年了杀年猪,请你们都来吃猪肉。”洪志祥的爱人也开心地说。

  门前的右则,几丛翠竹摇曳生姿,一群鸭子在竹林中快活地摇摆。洪志祥指着翠竹旁边的一块空地说:“我准备在这里修建一个大的养猪栏,一次可以养几十头猪。”洪志祥虽然手有点不方便,但做事麻利,头脑也灵活,相信不久的将来,他的美好愿望一定能够实现。

  洪小云的家就住在马路边,见到我们,她微笑着和我们打招呼。自去年的职业中学后,我这是第二次看到她,她除了右眼睛有点问题,耳朵有点不灵外,其实长得很清秀,在倒塌的房屋旁边,扶贫组为她新修的三间房子收拾得非常整洁,房子前后通透,光线和空气都很好,顶上扣着淡雅花纹的天花板,中堂处一幅“家和万事兴”的十字绣特别显眼。后面还有个大院子,院子里晒着南瓜籽、黄瓜干和长豆角。

  洪小云话不多,但她脸上的微笑已经诠释了生活的满足。

  洪华武老人今年76岁了,祖祖辈辈生活在洪湾村,两个儿子都因病不在了,属于孤寡老人。为了帮扶老人,除了五保户照顾外,扶贫组还为老人送来了鸡苗,今年由于天气原因,鸡苗损了一些,活下来的都长得不错,和老人原来的鸡已经打成了片,成群嬉戏,好不快活。

  老人端来鸡饲料,一声“咯咯”,数十只鸡从屋旁边的密林中飞奔出来抢食,老人指着锤子大的鸡说:“这些小一点的,都是扶贫组送来的鸡苗,会吃得很。”

  老谭为老人送了十个包子,老人接过包子,眼里含着热泪说:“去年总是吃到谭工作组送的包子,自谭工作组走了后,以为此生再也吃不到了,没想到还会来看望我们。”

  我们走时,老人一直把我们送到村边,并为我们讲了洪湾“神仙山”的故事,他说,村边有座山,叫神仙山,山上有两块叠起来的大石头,以前每到晚上,都有神仙到那大石头上面下棋。天气晴朗的时候,站在山下,还可以听到神仙说话的声音呢。

  老人又指着村边祠堂告诉我们:“这洪湾村出人才呀,这里出了个洪华珠,是华中师范大学的教授呢,这祠堂上毛主席的像就是他画的,毛主席像画得好哇,我一生受共产党的恩惠太多,感激不尽啊。”

  告别老人,我们又来到七组的潘复兴家,潘复兴家的儿子有病,生活不能自理。见家里没人,邻居说是下田插秧了,就在不远处,说着,热心的邻居跑到荷塘边,对着远处的秧田喊了几声,很快地,潘复兴大嫂就小跑着回来了,见到我们,大嫂非常兴奋,完全忘记了插秧的劳累,她打开门,把我们引到后院看她的猪,猪养得肥肥壮壮的,一见人就吼着要吃的。“过年一定能卖个好价钱”,大嫂充满憧憬地说,“现在的时代真好呀,一开始真的不相信,真的还有人免费送东西我们,被子、蚊香、花露水、农药、粮油都送,儿子有病是我家门不幸,但有这样的好共产党,是我们百姓的福气呀。”大嫂很健谈,心中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由于事先没有通知,所以很多村民都不在家,等了半天都没回来,我们只好作罢。在回来的路上,谢书记告诉我们,下一步的扶贫计划,除了继续助学扶贫和产业扶贫外,还准备办一个村级产业扶贫项目(虾稻共养基地),把贫困户集中起来,使每个贫困户有就业机会,帮扶所有的贫困户尽快脱贫致富。

  相信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在扶贫春风的吹拂下,洪湾村的村民一定会很快地脱离贫困,奔向幸福的小康生活。
发布人:莲心 发布时间:2019-4-9 09:50 收藏 阅读人次:512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