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

打通基层减负的“梗阻”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涌泉街道清泉社区 唐代远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梗阻”原本是一个医学名词,为阻塞、阻挡之义。引申为各级党政机关中层干部在行使权力过程中居关设卡、以权谋私,给基层和群众办事设置障碍,导致政令不通、执行不力、效能低下的现象。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出的《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明确提出2019年为“基层减负年”,让长期面临“文山会海”“年终检查”“专项考核”等各式各样“老大难”的“表哥”“表姐”们吃下了定心丸,基层干部直呼“暖心”。为此,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及不担当不作为等隐形顽疾,务必着力打通基层减负“上推下卸、推诿扯皮”等“肠道不通”的“梗阻症”。

  基层减负紧抓思想“核心”,去“官本位”观念,认识“梗阻”根源。“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为基层减负,既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也要有明确的思想导向。“减负”思想认识到不到位、深度够不够,尤其在面临基层组织会议多、迎接检查多、工作任务急的“三多一急”等问题突出的基层组织,直接影响“基层减负年”成效。“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在思想“走偏”的当下,基层形式主义负担过重,成了阻碍基层发展的“绊脚石”,给思想“松松土”“施施肥”也成了必然。领导干部要本着以“人民为中心”、吃透“为人民服务”的核心要义,自省、自警、自励去“官本位”观念,增强主观能动性,杜绝“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真正从思想观念上铲除形式主义滋生蔓延的土壤,不断激发干事创业的活力。

  基层减负助力行动“增压”,警惕“责任状” 式“甩锅”,减轻“梗阻”负担。“上面千条线,下面一针穿”,是对基层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繁琐性最好的形象阐述。对基层干部来说,承担党建、社建、信访、维稳等不下二十大项工作,在推进实际工作的同时,要时刻准备中央、省、市、区(县)级各类迎检,以及各平级单位进行的相互督查评比。而过多、过滥的“责任状”让人抓不住行动重点、找不准方向,责任的落实无异于一纸空文,一遍又一遍来回“空转”,自然就形成了“口号喊得震天响,行动起来轻飘飘”,也让基层干部疲于奔命、苦不堪言。为此,基层减负,坚持行动先导、靶向攻坚,抓具体抓深入,把基层干部从无谓的事务和变味变调的“痕迹管理”中解放出来,切实激发内动力,把为基层减负真正落到实处,催生高效率、实现高质量。

  基层减负抓作风“收手”,对“拦路虎”式顽疾“零容忍”,根治“梗阻”病灶。当前,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减负面临的任务更加繁重,作风建设也更加严峻,“四风”问题虽有明显改善,而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就像山火,稍有不慎,死灰复燃,春风吹又生。而文件运转流程出现繁冗、拖沓,也致使一些诸如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好政策因为所谓的“会签”,在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却被一些部门和地方活生生地“拿下”。“道虽迩,不行不至”,“关键少数”的领导干部带头身体力行,知责明责,少些“会上谈”“纸上减”,多些“现场落实”,常态进行自我“体检”,必要时向自己“开刀”,祛除形式主义“病灶”,不作为、乱作为和“中梗阻”式腐败“零容忍”督查问责,向不作为者“亮剑”,形成以上率下的“头雁效应。

  基层减负开具制度“良方”,以“捣实锤”换下“花架子”,巩固“梗阻”疗效。基层干部负担过重的背后,折射出基层依然存在着机构设置不科学、考核制度不完善、用人制度不合理等问题,也反映出简政放权、转换职能、优化基层服务等工作需要差异化对待。强化监督,巩固减负成果,不搞“一刀切”“一锅煮”,理应建立基层减负专项工作长效机制,对破除形式主义问题不放松,不断增强考核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考核评价要树立实绩导向,重点看工作成效,看有没有解决实际问题,看群众的评价怎么样,而不是一味地查资料、听汇报、堆材料,真正让广大基层干部从切实从文山会海、迎评迎检、材料报表中解脱出来,让减负落在实处。“士不可弘毅,任重而道远”。为基层干部“减负”的道路上,各级地方政府既要勇于改革,敢于动“自己的奶酪”,抛开形式主义的“花架子”,让基层干部腾出双手,捣实锤打通“梗阻”,激活“好干部”,彻底治愈减负中的“梗阻症”,基层减负才能取得人民满意的实效。
发布人:缘是小白 发布时间:2019-4-10 15:18 收藏 阅读人次:38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