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

“态度”与“问题”

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洪家嘴乡统计站 段官敬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虽然我很愿意干,但真的力不从心”,“我已经尽力了,结果还是出了岔子”,“尽管事没办成,可我一刻也没停”……现实工作中,有些党员干部习惯在问题面前亮“态度”:遇到难事大事,先声明“积极”的态度,再以“能力不足”推脱;碰到麻烦问题,表达自己的无奈,以“端正”的态度卸责;工作没业绩,述说自身的“苦劳”,以“敬业”的态度撇清。

  上述现象,拿态度当借口和“挡箭牌”,利用“人心都是肉长的”情感软肋,以期博得领导、同事、群众的同情和原谅,继而可以不干事、少干事、不担责。不得不说,干事是干部的本分,解决问题是干部的天职。问题客观存在,不会因为态度多么端正、多么积极而“自行化解”,推动工作进程、达到任务要求,还得实打实地干。当然,昂扬向上的精气神、正面激励的态度,好比干工作的“催化剂”、多多益善。但一味喊破嗓子说“态度”、不是挽起裤脚破“问题”,如此“态度”定难逃不愿作为、不敢担当的嫌隙。

  干事的成果才能化为群众的福祉。无论多激扬的“态度”,始终得凝结出胜利的果实,才能转变为群众可触可摸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而这就得靠党员干部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本领,其过程就是实干奋斗、砥砺作为。何况,太多的“态度”文章,缺少化解“问题”的功夫。小问题容易拖成大问题,大问题久之变成“炸药包”,那么不管多么动人的“态度”,都可能败坏党员干部形象、损害群众利益,甚至“炸毁”地方干事风气的良好生态。

  动不动拿“态度”说事,不顾工作问题有没有解决,本身态度就有问题。试想,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工作出了问题就得勇于承担,关“态度”的“几毛钱关系”?其次“在其位谋其政”,不管大事难事、小事细事,有问题都得站出去解决,“态度”怎么能为“能力”买单?那么“问题”又该找谁算账?无论如何,干工作既要决心、更要行动,解决问题远比摆正态度重要。一切以包装“态度”为目的、不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行为,都不值得原谅、都应该坚决说“不”。

  当然现实工作中,有一种“态度”让工作出了“问题”,可以被宽容、被免责。那就是干事创业的先行先试过程中,甘当“出头鸟”、勇于“试吃螃蟹”,囿于不可抗拒的客观因素,或者赖于有限的经验等出现失误和过错。如此本着对组织负责、对群众承担、对事业发展的态度,不可避免、非主观原因造成“问题”,这样的态度才算真态度。足见,态度要经得起实践和问题的检验,而不是挂在嘴上的“贯口”、更不是推责诿过的说辞。

  “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可见,态度要服从问题,唯有拿出解决问题的真干、化解矛盾的实干,才能朝着推动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的目标前行。否则,光把态度“锣鼓”敲得咚咚响,问题被当成“不发声的倭瓜”,那么只会让问题愈积愈多成为阻碍事业进步的“一堵墙”。
发布人:曹句文 发布时间:2019-4-14 22:51 收藏 阅读人次:250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