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

“是吧”干部不靠谱

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自怀镇 何竹梅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与朋友闲聊,无意中谈到了基层干部的工作,他说:“我们那位‘是吧’书记话倒说得好听,就是行动慢!”他口中的“‘是吧’书记”还真没听懂,经他解释后才明白,原来他说的那位支部书记开口就是官话、套话、空话、大话。面对群众的困难,说话就是这样的套路:“嗯,是吧,这个……这个问题嘛,确实很重要,是吧!这个……这个我们一定好好研究,是吧!一定想办法解决,这个……是吧!”这样的官话初听起来还觉得他在解决问题,仔细琢磨,除“官味儿”十足外,更多的是不靠谱的故意搪塞。

  党的十八大以来,践行群众路线的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广大党员干部,不但要走近群众,更要走进群众,才能成为群众的贴心人。但是,在现实中,像“‘是吧’书记”这样的例子还是存在的,主要是得过且过的消极思维和官僚主义作风在作祟。殊不知,这样的官话非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使干群关系越来越僵,中间的鸿沟越来越大,工作的开展也就越难。深入践行群众路线,就是要彻底摒弃这种高高在上,在自己与群众之间形成“厚障壁”的官僚作风。

  这种“官味儿”十足的行为,主要源于古代官场陋习。在旧中国,官民之间的距离是特别大的,可以说天渊之别。那时的“大老爷”在百姓面前,一个个都趾高气扬,官味儿十足,百姓连抬头都不敢。当然,那是封建“官念”所决定的。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党员干部的身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父母官”变成了“人民公仆”,“为民作主”转变为“为民服务”,也就是说,自己也是群众的一员,当然应该讲群众的话,仆人的话,有用的话,才符合自己的身份,才能让群众接受,才能取信于民。

  上点年岁的人可能都记得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公社干部”。他们夏天一件白色的短袖衬衫,手拿一把大蒲扇,来到田间低头,与老百姓说说话,甚至做点活,有时还开开玩笑,在不知不觉中,拉近了干群之间的距离,很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于是,有人说这是“蒲扇文化”“玩笑文化”,不管怎样,能够和群众融合在一起,就是基层干部的本事。概括起来,不外乎有两层意思:一是说话要让群众能听懂;而是要说真话、实话,能兑现的话。这样,群众工作做起来就会事半功倍。

  如何把严肃有余的“官话”演绎为百姓听得懂的“群众话”?不妨给擅长“散打评书”的李伯清学学。此前曾热播过他的“安全生产系列评书”,他能把简单枯燥的道理,用百姓的语言生动幽默地讲述,听起来就像与观众面对面聊天一样。正因如此,对李伯清的评书,很多人都能学上几句,且经久不忘。那么,作为基层干部,也应该把党的方针、政策学会用百姓语言进行交流;面对群众的难题,更要能坐下来推心置腹,共同研究探讨,才能真正走进百姓,成为群众的贴心人。

  “把自己体验到的感情传达给别人,而使别人为这感情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托尔斯泰这样的境界正是群众工作应当达到的的。像“‘是吧’书记”那样的作风,不仅是对群众的忽悠,更是对上级、组织的欺骗。要“使别人为这感情所感染”,自己必须付出真感情。从那些“土里掉渣”的群众语言中吸取精华加以运用,是基层干部应当练好的基本功。“群众利益无小事”,“是吧”干部不靠谱。“务实”才能“求真”,“诚实”方可“取信”,根除“是吧”作风,不当“是吧”干部,我们的事业才会日益兴隆。
发布人:云天一鹤 发布时间:2019-4-17 23:08 收藏 阅读人次:215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