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

幸福人生的路线图

国家税务总局武汉市新洲区税务局 王冰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什么是幸福人生?古语有云“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这是《书经》的解释。但在读了《什么是幸福》这本书后,我认识到幸福的层面还有很多,有社会的、有集体的、有个人的,每个人对幸福的感受也千差万别,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幸福路线图。那么,对于我们来说,幸福人生的路线图是怎样的呢?

  幸福路线图之德爱人生。《孝经》有言:“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在中国这样一个传统文化大国,这句话显然揭示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它是一个人生存意义的本源。中国的五伦教育也说道,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虽然在现代人看来,封建的伦理道德有着它的历史局限性,但人性的光辉也正在于此,它让我们脱离了愚昧,形成了秩序,体会到了亲情、爱情、友情。传统文化教育让我们具备了“德”,让我们明白了“孝”,更让我们知道了何为“爱”,而这些正是幸福人生的源泉。

  幸福路线图之修心立身。中国传统道德的最大贡献体现在个人的修身养性上,“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让人不仅感受到那淡泊宁静的氛围,也让人悠然向往,似乎心境也随之平和下来。孔圣人在《大学》里提出了“古人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可见,做事要先做人,做人更要先明白如何去做人。在工作中,我们不知道会遇到什么突发事件,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产生令人烦躁的状况,如果没有足够的养性修心,烦恼便随之而来、挥之不去了。只有不断提升自身文明修养,才能做到“其身正,不令而行”,使得他人也认同自己、亲近自己,烦恼便会少很多,幸福感自然而然就上去了。

  幸福路线图之淡泊名利。“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入世的理念宗旨。在古代,士大夫把“治国、平天下”作为毕生的目标和使命;在当今,人们也是想将自己的能力展现出来,实现自身的价值,为这个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但正所谓“名关不破,毁誉动之;利官不破,得失惊之”,名和利就像潘多拉的魔盒,一旦打开,无法超脱,便深陷其中,整日绞尽脑汁去追逐、去算计。“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名和利束缚住了自由,压制住了幸福,甚至丢掉的是整个生命。所以,我们要学会淡泊名利,服务他人,奉献自己,将自身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快乐之后,这样便少了许多烦恼和忧愁。我想,当附着在名和利上的那个“梦靥”最终消失的时候,真正的幸福就会来临。

  幸福路线图之生活和谐。社会和谐,需要每个人的参与,养成奉献爱心、互相关爱的良好风尚。现今,我们都生活在工作互帮、生活互助、情感互动、交往互融的社会里,无时不刻在享受着别人的服务和帮助,应该抱以感恩之心回报社会。由古至今,从“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古训到“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动情诗句,乃至“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的循循善诱,都彰显了中国人对感恩的崇尚。为人处事,当存心存感恩,常思回馈社会,只有“受施慎勿忘”,积极奉献他人、传递爱心,幸福才能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旋律一起同频共振。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一幅对联,寥寥数语,却深刻道出了人生对事对物、对名对利的坦然态度: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当我们放下了得失,做到了心境平和、淡泊自然的时候,那么,我们便已经到了幸福的终点站、身在幸福之中了。
发布人:wbing12 发布时间:2019-4-19 15:46 收藏 阅读人次:317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