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心得

没有“捷径” 只有“竭尽”

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潘塘街道办事处 罗缘琦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最近和一位老干部聊到年轻干部的成长时,他说到的一句话让我记忆深刻,他说:“人生从来都没有捷径,只有竭尽。你们年轻干部不要想着怎么走得远、爬得高,竭尽全力做好眼下的事情,扛起你现在应扛起的担子,就是你超越别人的捷径。”听了这句话让我豁然开朗,打开了内心的心结。是啊,人生哪有捷径,有的只是起早赶路,全程发力,才能弯道超车,稳步前进。

  捷径指的是近便的小路,比喻较快地达到目的的巧妙方法。虽说人生没有捷径,但在服务群众中,党和国家在不断寻找捷径为群众提供便捷的服务,让群众办事实现“最多跑一次”的行政服务体验。要做到“最多一次”,其背后需要试验多次。其实,党员干部的“竭尽”是为了给群众提供“捷径”,行动更有效,服务更有力。我是一名纪检新兵,服务群众的行为可能不够明显,更多地是担任“卫士”的角色,通过挺纪在前,强化监督,让“最多一次”成为可能。

  领导最多交办一次。2019年是基层减负年,让干部回归本位、做好本职,是“减负”的目的。基层减负的根源在上,路径为自上而下,对于领导而言,工作任务的分配就是行动的指向标。“5+2”“白加黑”“996”等工作状态的出现有时源于低效率的形式主义。领导最多交办一次,一张蓝图绘到底,让工作精准落实。有时候作为下属经常感受到“领导一句话,下面跑断腿”,要求的不断更改让时间和耐心都消磨在一遍遍的无用功上。下属最多接收一次,一项任务干到底,让工作精准落地。这要求下属提高业务能力,提升工作效率,用实际成果自主“减负”。

  群众最多上门一次。纪委获取问题线索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群众举报。越是基层,接受到群众举报的次数就越多,群众愿意上门举报源于信任。出现重复上访、越级上访的问题,根源在于问题没有解决到位。无论是实告还是诬告,第一步都是将其假设为问题线索展开调查。让群众少上门,就需要纪检人员多上门,上门取证、进门走访,一线取证、一线听证,织密、织实证据链。对于查实的问题线索,不放过任何一个违纪者,让群众“呼有所应”,肃清政治生态;对于查否的问题线索,不冤枉任何一个实干家,让群众“疑有所答”,还原事实真相。

  案件最多办理一次。外界对于纪检人的直观感受是查办案件,执纪问责。确实如此,面对手头的问题线索,关键在于取证来判断问题线索的性质。纪检人被称为“铁军”,那纪检案就应该是“铁案”,“铁案”的另一层意思就是案件最多办理一次,证据链条完整、定性定量精准。要将案子办成“铁案”,就需要“铁证”。纪检人用党纪为“探照灯”、党规作“丈量尺”,才能不放过一个细节,不跳过一个关口,才能不允许一次遗漏,不纵容一次诬告。常说纪检人有一双发现问题的眼睛,其实,这正是因为纪检人时时心存党纪,才能看得出问题,查得了漏洞。

  党员最多犯错一次。对于纪检的定位是监督执纪问责,监督排在第一位。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条重要要求,也是我们党管理干部的重要方针。在实践中我们看到,一些严重违反党纪法规的党员领导干部,纪检监察机关是党员干部的“体检中心”,更是“康复中心”,挺纪在前,重心前移,定位向监督聚焦,责任向监督压实,力量向监督倾斜,手纂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这一有力武器,拧紧监督螺丝,抓早抓小抓实,将违纪的党员及时拉出深渊。用好“回访教育”,扶受处分干部一把,通过帮带教育让他们感受组织关怀,振奋精神再出发;送受处分干部一程,提供平台,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舞台,消除后顾之忧。

  用党员干部的“竭尽”来换取群众的“捷径”,用纪检人的“竭尽”来换取党和国家发展的“洁净”,用背后的无数次来换取“最多一次”。
发布人:12371网友fvmqzt 发布时间:2019-4-22 07:57 收藏 阅读人次:27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