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

莫让“被安排”成为基层调研“标配”

四川省简阳市禾丰初级中学 江文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近日笔者到乡镇调研发现,有些赴乡镇调研的干部身上形式主义浓厚,有些调研模式已成“官方标配”。比如,还没到调研地点,“留痕”照片已经拍了许多张;调研队伍阵势大、架子足,真正用心调研的却寥寥无几。

  认真开展基层调研,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也是为民排忧解难的常用办法。人民群众在基层,如果不主动接近他们,走到他们中间去,和他们面对面、心贴心交流,领导干部就会成为悬在“空中”的人,接不上地气。

  基层调研如此重要,但一些领导干部的基层调研方式却让人堪忧。一些地方领导干部基层调研“被安排”成为“潜规则”,成为基层调研的“标配”,去哪儿提前有“脚本”、看什么只去“示范点”、座谈会挑选“专业户”……

  领导干部基层调研,要实效不要“效果”。领导干部基层调研,实效最为重要,因此领导干部要俯下身子,要去看基层真实的情况,听到群众原汁原味地辣言辣语,了解掌握基层存在的问题。而一些领导干部在基层调研,追求的却是“效果”,为了保证“效果”好,地方工作人员从“亮点展示”到“随机访谈”统统组织人提前“彩排”,设计好“剧情”和“台词”,应对检查或调研。把调研路线打造得像经典旅游线路,这种调研的“效果”肯定好,但是否有实效,却不得而知。

  领导干部基层调研,不是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而是民生工程。领导干部到基层调研,如果走的都是公路大路,听到的都是歌功颂德的赞美之词,看到的都是脱离实际的“政绩盆景”,被看的干部兴奋,看的人高兴,但老百姓的最急、最盼、最想的事还是摸不着头脑,对一个地方的发展还是难以拿出科学合理的决策,服务好群众还是难以找到着力点,这样的基层调研,形式多于内容。

  基层调研要防止“被安排”,就要不走寻常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基层干部在基层调研的时候,都注意避免“被安排”。他们有的是不打招呼,直插基层第一线,静悄悄地看;有的是临时停车、搞“突然袭击”,让自己了解的情况更全面;有的是随机走进群众家串门、拉家常,从而听到更真实的心声,了解更真实的情况。这样不“被安排”的基层调研,才是真调研,才有真效果。
发布人:12371网友mjl6cx 发布时间:2019-4-26 15:22 收藏 阅读人次:254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