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

莫把扶贫政策兜底当“保险箱”

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洪家嘴乡统计站 段官敬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扶贫走访期间,有同事早早结束走访且洋洋得意。问后才知,其所帮扶的贫困户已纳入政策兜底,有了政策兜底脱贫不成问题,加上贫困户本人没有任何怨言。用同事的话来说,“进了保险箱,帮扶无压力”,只需平常“串个门、招呼声”就可以。如此看来,同事想沾政策兜底的“便宜”,打算轻轻松松搞帮扶、“坐等”贫困户脱贫。

  扶贫工作中,考虑到贫困户能力素养、身体条件、家庭情况等不同,政府部门会综合政策要求、贫困户实际、群众意愿等,本着“能兜则兜”的原则,对符合政策规定、纳入程序的特困对象进行针对性的兜底保障。可以说,政策兜底是维护贫困群众基本生活的民生工程,也是激发贫困户脱贫动力的有效“后盾墙”。同时应当看到,政策兜底不仅不是扶贫的结束,恰恰相反,这意味着扶贫要啃硬骨头的开始。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内因决定事物发展的根本方向。拔穷根、铲贫壤,群众才是起决定性的内因。政策兜底本质还是属于外部“输血”,即便纳入兜底范围的贫困户,其基本生活、经济指标达到脱贫线,也算不得是真正意义的脱贫。假如打着“政策兜底、一兜了之”的小算盘,对贫困群众自身脱贫意愿、生活诉求、未来谋划等不顾不问,不仅让群众陷入“兜底陷阱”,被兜底“温水煮蛙”、消磨勤劳致富意志,极不利于地方营造真抓扶贫、扎实奋斗的工作氛围,从而给全面打赢扶贫攻坚战“拖后腿”。

  何况,“扶贫脱贫、造福一方,从来不是冷冰冰的货币流通或者物质迁移,而是一项有温度的工作”。本着对群众负责的态度、秉持替百姓着想的理念,政策兜底机制的初衷在于给贫困群众下场“及时雨”,为基本生活无法保障的群众提供有效救助,让其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同时增强脱贫信心。说到底,党的一切工作贵在务实求实,扶贫工作也应以实干实绩为要。不能光靠“给钱给物”、下毛毛雨等“输血”方式帮扶,要发挥好担当领头作用,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实现“造血”脱贫。

  “一个萝卜一个坑,出水才见两腿泥。”扶贫要真枪实刀抓、撸起袖子干,认为“政策兜底”就可以以“兜”代劳、一劳永逸,必然是认错了攻坚拔寨、啃硬骨头的扶贫形势。作为扶贫干部还须摒弃“政策兜底是进保险箱”的懒惰思维、唤起“不待扬鞭自奋蹄”的担当精神,多替贫困群众想办法、勤跑腿、谋出路,凝成贫困群众“要脱贫”、扶贫干部“来帮忙”的脱贫合力,朝着“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目标共同迈步。
发布人:曹句文 发布时间:2019-4-28 21:36 收藏 阅读人次:236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