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

贵州铜仁:凝聚“四力”抓实党建促脱贫攻坚

贵州省铜仁市委组织部 黄欣 王春艳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党建领航“扛大旗” 汇聚攻坚“正能量”

——贵州省铜仁市凝聚“四力”抓实党建促脱贫攻坚

  近年来,贵州省铜仁坚持以“民心党建”工程为统揽,开展“民心党建”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聚焦重点,精准发力,全力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各项重点任务,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提升党建扶贫“领导力”。一是构建党建扶贫领导体系。成立铜仁市脱贫攻坚指挥中心,抽调50名副县级后备干部挑起全市脱贫攻坚“参谋部”“作战处”“督导队”三大重任,发挥指挥协调、规划统筹、产业指导、政策宣传、督导反馈五大功能;市级派驻225名副县级干部和优秀年轻正科级干部,到松桃、思南、德江75个乡镇(街道)帮助查找问题、补齐短板;在各区县成立脱贫攻坚指挥部及工作组,抽派不少于30人具体办公,实行合署办公、统一调度、统一考核;在乡镇进一步充实脱贫攻坚力量,每个乡镇扶贫工作站专职人员不少于5人。二是构建党建扶贫责任体系。建立完善党委(党组)负总责、党委(党组)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分工负责“一岗双责”和纪检部门负监督责任的党建工作责任体系;推行重点工作承诺制、抓党建“责任清单、任务清单、成绩清单、负面清单”“四项清单”和“平时考核、半年考核、年终考核、述职考核”“四种考核”管理模式,将党建“主业”与脱贫攻坚“主责”相统一;建立市县联动工作机制,发挥好县级党委“一线指挥部”作用、乡镇党委“主战场”作用、村干部“战斗员”作用和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的“突击队”作用,构建责任明晰、各负其责、合力攻坚的责任体系。三是构建党建扶贫帮带体系。实行市级领导联县、县级领导帮乡、市县部门包村、一般干部包户的联系服务群众制度,从市县两级选派1531名县处级干部和后备干部定点包干1531个贫困村,非贫困村由乡(镇)安排班子成员负责包干,做到不脱贫不脱钩;选派108名科级干部到106个深度贫困村所在乡镇挂任党委副书记,选派319名有农村工作经验、熟悉农村工作的副科级以上干部到319个深度贫困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实现贫困群众帮扶全覆盖;选派6564名驻村干部和1553名第一书记进驻贫困村和后进党组织开展帮扶,确保脱贫攻坚、尽锐出战。

  锤炼党建扶贫“战斗力”。一是创新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制定实施《关于推进2017年各领域基层组织标准化建设工作方案》,从组织设置、班子队伍建设、党员教育管理、党内组织生活、阵地建设等方面,为农村、社区、机关、学校系统、国有企业、非公企业、社会组织等领域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提供详细标准,以点带面推进党支部日常工作规范化。截至目前,全市集中推进了1550个村党组织完成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从严整顿了279个后进村党组织。二是创新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质量评估。运用大数据手段,从规范各领域党组织生活入手,以“铜仁智慧党建一体化平台”为抓手,按照“线上+线下”和“组织评价+党员评价+督导评价”的“双线三评”方式,把脱贫攻坚融入到“三会一课”、“铜仁党员活动日”、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等党内政治生活中,定期在“铜仁智慧党建平台”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评估结果进行公布,进一步夯实基层战斗堡垒,引领脱贫攻坚。2018年,全市8101个基层党组织全部通过智慧党建一体化平台开展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三是创新“五全模式”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党建。全面贯彻落实易地扶贫搬迁“六个坚持”,充分运用“五个三”经验做法,探索构建组织体系全覆盖、工作力量全保障、政治引领全方位、制度机制全链条、责任压实全过程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五全模式”,确保把最优质的资源、最精锐的力量下沉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截至目前,全市共组建12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基层治理领导小组或联合党委,析置2个街道,成立72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党组织,选派335名干部到安置地开展党建工作,抽派150名干部专职负责政策衔接、后续保障等联动工作,设立劳务协作站11个,实现了113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

  增强党建扶贫“发展力”。一是探索“民心党建+X”乡村治理模式助推脱贫攻坚。围绕脱贫攻坚、生态环保、债务化解“三大攻坚战”,先后探索“民心党建+‘三社’融合促‘三变’+春晖社”农村综合改革、“民心党建+河长制”和“民心党建+信合+”等乡村治理模式,创新推进基层党组织引领下鲜活的农村治理体系建设。2018年,《创新“民心党建+信合+”模式引领精准脱贫》《“民心党建”与精准脱贫“双推进”》分别被评选为第四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优秀案例和最佳案例。二是探索“八型”模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紧盯农业产业发展“八要素”,全面推行村级集体经济异地发展型、产业带动型、股份合作型等“八型”模式,大力发展以生态茶、中药材、生态畜牧业、蔬果、食用菌、油茶六大主导产业为重点实体经济,要求各地每年整合2000万元项目资金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产业,每村按50万元入股到经济组织,带动产业发展,并实行“6.5%的固定分红+经营收益分红”模式,实现集体经济全覆盖。截至目前,全市90.3%的村集体经济积累均超过5万元,其中:村集体经济积累超百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超万元的村的“双超村”有26个。三是探索智慧党建一体化让党建更“智慧”。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建设“铜仁智慧党建一体化平台”“铜仁党建直播间”和“铜仁智慧党建展示中心”,全力加强对党的基层组织、党员队伍管理和脱贫攻坚一线干部队伍、“三农”专家服务团等的管理和服务,构建市县乡村四级互联互通的智慧党建一体化平台,灵活掌握党内动态,高效管理党的队伍。先后刊载“最美退役军人”王明礼、“种茶路上新愚公”周绍军、“泥腿干部”张程等先进典型,营造了比学赶超氛围,不断提升基层党建服务脱贫攻坚的能力和水平,全面凝聚脱贫攻坚工作合力。

  激发党建扶贫“原动力”。一是注重考核管理。借助智慧党建一体化平台,采取“线上动态监管+线下交叉督查”的方式,加强对脱贫攻坚一线干部的痕迹管理,倒逼帮扶力量履职作为,做到驻点村不脱贫、工作队不撤退。扎实开展市县乡村四级干部分析研判,针对不能胜任现职干部,坚决调偏调差;针对身体不适的干部,予以妥善安排工作;针对违法违纪的干部,坚决严肃处理处置;针对表现不佳的干部,坚决实行“悬帽攻坚”。2018年,全市调整轮换第一书记453人、驻村干部539人;调整极贫乡镇和深度贫困村所在乡镇班子成员19人;对10名表现不佳的乡镇党政正职实行“悬帽攻坚”。二是注重关怀激励。出台《关于做好脱贫攻坚一线干部关怀激励工作意见》,从培养使用、表彰奖励、待遇保障、人文关怀、抚恤救助、能力提升、创新创业、容错纠错八个方面强化正向激励。2018年,全市提拔重用783名脱贫攻坚一线干部,表彰激励1247人,1702名年度考核为“优秀”的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享受到年终绩效奖金在所在单位考核等次上浮10%的奖励,13309名脱贫一线干部落实年休假,安排18292名脱贫一线干部参加健康体检,对112名在扶贫工作期间发生意外伤害或特殊疾病的干部,给予救助或一次性补助累计达到368.94万元,春节期间走访慰问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和脱贫攻坚挂职干部家属7285人次。三是注重负向约束。制定《“两委一队三个人”补充管理办法》《铜仁市脱贫攻坚帮扶干部工作守则》,从“做什么”“怎么做”“如何奖”“怎样罚”四个方面,细化职责任务、完善考核机制、明确管理权限,解决了帮扶干部进村不入户、入户不入心的问题。严格执行市县领导带头暗访督查、脱贫攻坚专项问责、扶贫专线监督、扶贫领域通报曝光“四项制度”,设立执行力建设举报中心,强化干部执行力建设决定和问责办法贯彻落实,全力整治不担当、不作为、假作为、慢作为,以及发生在扶贫领域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2018年,全市自查不担当不作为等问题线索366条、处理干部293人。
发布人:黄生1983 发布时间:2019-4-29 09:01 收藏 阅读人次:279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