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

基层“三门干部”要自觉补“短板”

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洪家嘴乡统计站 段官敬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近日,有基层干部反映“现在乡镇干部的主体是从‘家门’到‘校门’再到‘机关门’的‘三门干部’。会考试的干部多,会做群众工作的干部少,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年轻干部尤其欠缺”。可以说,善于做群众工作是基层干部的“基本功”和“招牌菜”。少数地方存在“基层干部不会做群众工作”的问题,不免让人感到担忧。

  随着公务员考试制度不断扎密,一方面保障基层选拔干部的公平公正,另一方面也催化了基层干部队伍的结构转型。虽说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干好基层工作对干部文化水平和理论基础提出更高要求,然“三门干部”身上书卷气较重、缺少泥土味,难以深入了解群众意愿、满足群众需求、增进群众福祉。从某种角度看,“三门干部”折射出少数基层干部知识文化素质与基层工作能力的不匹配,事实上成了基层治理和自身成长的一块“短板”。

  现实生活中,人们常把基层干部称为“泥腿子”干部,把长年与群众打成一片、“混在一起”的干部称为“老基层”。习近平总书记也曾说过,“我也是个老基层,我对基层工作非常牵挂”。足见,做好群众工作之于基层干部的价值分量和重要程度。“脚踩大地,充满力量”,群众是干部生长的土壤、生存的底气,基层干部践行初心使命、担当尽责,必然要走好“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必经之路。

  归根结底,“三门干部”缺乏基层工作的经历经验,对乡情村貌、风俗人文、群众心理等了解不深,同群众面对面交谈要么不知说些什么、要么聊不到点上,坐在群众身边却走不进群众内心,自然工作得不到群众支持和理解。“善治病者,必医其受病之处”,因此,“三门干部”要想在基层扎根落地、开花结果,关键要打破“家门”“校门”和“机关门”的束缚。

  俗话说,“多年媳妇熬成婆”。基层“三门干部”得常到“村门”去学学、常到“巷门”去看看、常到“院门”去聊聊、常到“田门”去干干,一边学一边看、一边聊一边干,舍得鞋子踩脏了、袖口磨破了、双手长茧了,那么嘴皮子“溜”了、臂膀子硬了、干劲更足了。久而久之,定能锤炼坚强本领和积蓄丰富经验,由基层“菜鸟”变为基层“老手”,把群众工作干出色、干出彩。

  哲人有言,“凡属过往,皆属序章”。囿于客观条件等诸多因素,基层干部无法改变“三门干部”的过去成长经历。但展望未来、行稳脚下,基层干部尤其是基层年轻干部就必须做出正确抉择、激发主动作为,自觉补齐短板、激浊扬清、去伪存真,多向基层群众拜师求教、多“以老基层为伍”、多到实践中锻造打磨,才能于基层广袤舞台中实现涅槃蜕变、脱胎换骨,做一名组织放心、群众安心、充满信心的合格基层干部。
发布人:曹句文 发布时间:2019-5-5 11:11 收藏 阅读人次:259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