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

联系服务群众谨防“气球式社交”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高新区社会事业局 戚小强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气球式社交”是新近出现的、用以形容社交状态的词语,核心含义是两人关系像气球一样,易胀易缩,也一戳就破,直接原因是两人因为临时性活动而结识,缺乏深入交流和牢固基础,心血来潮的“友谊”经不起时间的考验,根本原因在于社会节奏快、流动性大,每个人一生要接触的人很多,没有足够精力去深入了解。

  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只要不违背法律和道德,“气球式社交”自然无可厚非。但如果放在群众工作领域,党员干部与老百姓的交往,虽然也是社会交往的一种,但要坚决防止“气球式社交”的出现。党员干部与群众的交往过程是党的宗旨的直接体现,关系到党的形象和执政基础,不只是个人的事情,不应该是松散的、忽冷忽热,而应该是持久的、稳固的,不应该是“气球式”,而应该是“铅球式”,用实心实意的付出,换取坚不可摧的干群纽带。

  防止“气球式社交”,要充分认识干群关系的重要性。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重视才能获得成功。不重视对方,不能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是产生“气球式社交”的第一个原因。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群众工作,强调“要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做好群众工作,把人民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但现实中,仍有少数干部对群众工作认识不到位,重视经济工作,轻视群众工作,不大熟悉基层、基本不懂群众,工作上得不到群众支持。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没有群众的支持,就没有新中国的成立;没有群众的点赞,我们的一切工作也将失去意义。自党成立以来,干群关系就一直是密不可分的鱼水关系。进入新时代,我们更要发扬群众工作优势,让老传统焕发新光彩,坚决不做“脸生干部”,争取当好“狗不叫的干部”,把心贴得更近一点、手握得更紧一点,着力构建“水乳交融”的干群关系。

  防止“气球式社交”,要用心用情用功做好群众工作。干好群众工作,既要有热情,也要讲方法。要多走,走出办公室,走到基层,走到群众中间,坚持上门入户,主动与居民群众打交道、交朋友,近距离感受群众的喜怒哀乐,面对面宣讲政策、解疑释惑,增强发展信心。要多看,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端起“显微镜”观察群众生产生活的细节,拿出“望远镜”洞察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拿出“放大镜”观察群众对党和政府工作的意见建议。要多想,在广泛收集社情民意的基础上,透过表象看本质,发挥主观能动性,敢于创新,探寻科学高效的工作方法,让工作效率更高、质量更好。要多干,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半点民生幸福都没有,半点民意基础都没有,要主动接受艰苦环境的历练,练就一副能扛事、能担当的“铁肩膀”。

  防止“气球式社交”,要正确认识逐步消除干群隔阂。前不久,半月谈记者调研发现,当前某些地方的扶贫工作陷入“效果悖论”:扶贫工作没少花力气做,群众也有获得,可就是没感觉,更不会感恩,甚至还有很多牢骚和误解。有的干部对此感到很委屈,“工作非常辛苦,有时却得不到群众理解,工作积极性很受打击。”良药苦口,忠言逆耳。改进工作要把群众情绪作为第一信号。毛泽东同志说过:“群众发牢骚,有意见,说明我们的政策和工作有毛病。”赢得民心,赢得理解,其实并不难。老百姓都是通情达理的,关键看我们是怀着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以一种什么态度去对待群众。基层党员干部必须以平等的姿态对待群众,以宽阔的胸怀谅解群众,打心里尊重群众,正确对待群众的“牢骚话”,挖掘“牢骚话”里的“民意富矿”,不断改进我们的工作。
发布人:昆山戚小强 发布时间:2019-5-5 14:18 收藏 阅读人次:35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