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

党员干部要涵养“孤臣”品质

四川省广元市委宣传部 范武昭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孤臣,古指孤立无助或不受重用的远臣,今指当为有自己的思想和个人操守、不为追求名利权势而趋炎附势的人。 在二月河的历史小说《雍正皇帝》中对“孤臣”有过这样的描述:“于艰难竭蹶之中处荆棘榛莽之内,诚心事主不计得失,动心忍性,打碎门牙和血吞,创不世之奇勋,即一时为人误会,也能峭然孤立,特出与众。”可见“孤臣”,绝非简单意义上的不拉帮结派同流合污、搞小圈子小团体和利益输送,而是胸怀一颗为国为民的心,干大事创大业,坚守自己的原则和立场,不被外界干扰和诱惑,即使面对挫折也能坚守初心。

  涵养孤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坚定信念品质。南宋孤臣谢枋得刚正不阿,嫉恶如仇,不唯上、只唯实,他不畏权贵,坚持原则,敢于针砭时敞,不论是出仕为官还是贬谪逃亡,亦或是面对敌人百般诱降,始终坚守“君臣以义合者也,合则就,不合则去”的信念不动摇,为后人所敬仰。“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坚定的理想信念,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政治品格,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始终是党员干部安身立命的根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得‘软骨病’,就会在风雨面前东摇西摆。”当前,党员干部在成长过程中,必然会经历“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阶段,也往往会遇到各种形式的“站队”,周围充斥着各色的诱惑,甚至被各种利益集团“围猎”,只有锤炼坚定的理想信念,才不会像无舵之舟漂泊不定,才不会在孤独和寂寞中迷失自我。

  涵养孤臣“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的无私奉献品质。抗倭名将戚继光一生驰骋疆场,抗击外敌,保家卫国,即使在面对前方来势汹汹的倭寇和身后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主帅被弹劾入狱,以及朝中对抗倭战争各种争论和质疑,陷入“孤臣”境地的时候,也能豁然跳出对小我得失的忧患,放开眼界,胸怀家国,以只求奉献不索回报的大公无私精神自我明志——“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后两句来赞誉老一代科学家淡泊名利、舍小家顾大家,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无私奉献,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永恒的主题和本色。三十而出六十而归的黄旭华,英雄埋名五十载的林俊德,守岛卫国32年的王继才……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不为外部环境牵绊、不计个人利益得失的无私奉献精神,正是今天我们党员干部要继承和发扬的光荣传统,更是需要具备的基本政治品质,我们每名党员干部都应注重培养自己具有不畏艰难无私奉献的勇气和魄力。

  涵养孤臣“病骨支离纱帽宽,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忠贞不渝品质。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因坚持抗金而屡遭排斥,一生仕途不畅,但不论遇到何种顿挫,始终“尚思为国戍轮台”。虽然遭遇被免官后“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的处境,却仍然发出“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的慨叹,即使在人生最后一刻,也留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殷切嘱托,被周恩来总理称赞为“一个有骨气的爱国诗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爱国报国,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慷慨激昂的主旋律。瞿秋白的《国际歌》、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李大钊、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等等,都是忠贞不渝的爱国主义杰出代表。爱国报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也不能“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而应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党员干部更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和人生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做到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发布人:snwxhn 发布时间:2019-5-5 19:02 收藏 阅读人次:181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