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

谨防调查研究“综合症”

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委组织部 王中原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要,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正确决策的前提和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推动党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地生根”。党员干部要愿调研、会调研、善调研,练好调查研究“基本功”,谨防调查研究“综合症”。

  保持“低姿态”,防止“颈椎病”。正所谓,“坐办公室里都是问题,走进基层就都是办法”。调查研究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来不得半点虚情假意。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先后3次到苏区才溪乡开展调研,他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亲自到才溪上坝段红军公田参加劳动,到群众家中帮助劈柴,与群众一起吃地瓜,这次调查研究在党的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党员干部在调查研究过程中,要继承和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精神,坚持眼睛向下看、身子向下沉,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倾听群众心声、汇聚民智民力。要摆正自己同人民群众的位置,放下架子、降低身段、端正态度、虚心求教,让调查研究少一些“套路”、多一丝“泥土气”,真正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要海纳百川、虚怀若谷,既要听表扬的话,也要听批评的话,既要听期盼的话,也要听牢骚的话,使调研结果更加全面客观、真实可靠。

  锤炼“硬作风”,防止“浮躁病”。“不怕路远,哪怕一天只看一个点,也要看到真贫”,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脱贫攻坚工作时,无论严寒、酷暑、雨雪、风沙,无论险峻、泥泞、颠簸、崎岖,他始终秉持这种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调查研究不是走马观灯、雾里看花的“作秀”,而是从实际出发的中心一环。如果脚上只带着汽车尾气,下到田间地头随便看看,再进村里吃一顿农家乐,不仅发现不了实情,更解决不了问题。党员干部在调研过程中,不仅要“身入”,更要“心至”,真正“沉”下去、“钻”进去,跳过粗疏抓到细节,透过表象看到本质,切勿像“井中葫芦”“水中浮萍”,漂在表面、浮在水面。要有“一竿子插到底”的劲头,主动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努力实现从“落地听声”到“落地生根”的转变。

  掌握“真功夫”,防止“恐慌病”。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方法不对,努力白费。调查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工作的方方面面,有的需要向上级提供决策参考,有的需要解决基层实际问题,有的涉及全面工作,有的则有一定的地域局限性,需要找到最佳的调研方法。要明确调查的方向、目的,带着预定的主题去调研,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新旧动能转换、脱贫攻坚等重大决策部署,制定详实提纲,收集基础资料,力求准确、全面、透彻地了解情况,防止“闭着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要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大量的零碎材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进行分析研究,找到问题存在的症结,因病施治、对症下药,决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适应新形势下信息网络化的特点,善用统计调查、网络调查、大数据分析等现代化调研手段,努力从大量的个体情况中找出一般规律,多方联动、上下协调,共同抓好问题解决、矛盾化解。
发布人:潍水亭畔 发布时间:2019-5-6 08:54 收藏 阅读人次:276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