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

“百年五四”里的“百年乡建”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峤山镇党委 杨洪于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乡村建设是一个历史性的课题,一切当代的乡建必然有着历史性的继承,更有着趋势性的发展,把握一脉相承的乡建历史,对于我们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在回顾百年五四的历史中,作为新时代的一名选调大学生村官,作为一名乡建青年,深思的是乡建青年的历史担当、时代担当,不由得再次翻读温铁军、潘家恩主编的《中国乡村建设百年图录》,回想着五四运动以来百年乡建历史的经验教训。

  《中国乡村建设百年图录》一书,以图文结合的方式,系统全面地梳理了从清末张謇、定县翟城米氏父子,到二十世纪上半叶的定县实验、邹平实验、三峡乡村建设实验等,再到抗战大后方的乡村建设、延安的乡村建设,一直到新世纪的乡村建设实践情况,将清末、民国、新中国建立以来不同阶段的乡村建设实践与国家现代化、全球资本化等宏观历史背景结合起来进行考查,建立起内在的逻辑关系,使读者更好地体会乡建青年的百年之路。

  在百年五四的历史进程中,乡村建设是民族危亡之际人民救亡图存的实践道路之一。梁漱溟曾说:“有人想走近代资本主义的路,有人要学苏俄,有人要学意大利,所见种种不同。乡村建设亦是其中一种,并且亦许是渐渐要占势力的一种。”并在其《乡村建设理论提纲》中从五十个(问题)方面展开,论证了只有通过建设才可真正实现革命的目标:“乡村建设为中国民族自救运动之最后觉悟。将以完成过去维新运动,革命运动所未了之任务。”在革命抗战年代,从各地没有止步的乡村建设看,乡建青年们始终坚信“乡村建设旨在整个中国社会之建设,从乡村下手,做出一点星星之火,卓有成效便可以引发各地的纷起改革从而燃起整个大地的熊熊大火!”这一信念。1918年,一师毕业后,毛泽东对“工读互助”和“新村主义”很感兴趣,便邀蔡和森等人组织“工读同志会”,在岳麓山下作“共同生产,共同消费”的实验,后来,他深入农村调研撰写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决策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开展“土地革命”等,无一不与他的乡村生活和乡村建设经验有关。

  在百年五四的历史进程中,乡村建设是一代代仁人志士致力于通过农村建设来改造中国社会的伟大事业。从一张张老照片中,从先贤的著作经验中,去体验一个时代,见证那段历史,无论是米鉴三、米迪刚、晏阳初等部分有识之士开始呼吁重视乡村社会问题,并转而推行“村治”“平民教育”等改进工作,到“乡村运动”渐次推展声势日隆;还是卢作孚、梁漱溟等人在“村治”“乡治”“乡村自治”等社会实验的基础上,开始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乡村建设”的思想和主张,都展现了一代代乡建青年的执着追求和不懈奋斗。这其中,既有乡村外部知识分子以“救济乡村”为出发点的实践,也有由乡土社会自发、本地乡绅指导的“乡村自救”和“社会建设”行动,对于这些探索实践,无论是正面经验,还是反面教训,都是启迪未来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总结。吸取经验教训,

  在百年五四的历史进程中,证明乡村建设是大有可为、大有作为和应该有所作为的广阔天地。梁漱溟先生辞掉北大教授,毅然决然地投身农村、投身伟大的乡村救亡运动的过程。整整7年时间,他带领知识分子和学生梁仲华、王柄程、孙则让、陈亚三等艰苦创建,完成了乡村建设的伟大社会实践,所总结的历史经验和实践经验,历久弥新,至今读来仍使人思悟甚多。除了梁漱溟,在乡建中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的陶行知、提出“愿人人皆为园艺家,将世界造成花园一样”的卢作孚,都是在中国乡建历史上的丰碑式人物,他们的爱国情怀、为民情怀至今思来都让人敬佩,他们的一些真知灼见对当代我们这批乡建青年依旧有很深的教育引导价值。回想梁漱溟那句:“我生有涯愿无尽,心期填海力移山”,正是一代代青年人在乡村建设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写照。

  新时代,历史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在国际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发生了深刻变化,国家政策给予了重大机遇,深刻地研读《中国乡村建设百年图录》,研究从1919-2019年以来乡建青年的奋斗历史,与时俱进的思考历史发展中的理论经验和实践探索,对于增强新时代乡建青年的历史责任感、民族责任心,立志建功立业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布人:莒忞 发布时间:2019-5-6 09:06 收藏 阅读人次:33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