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

“减负”不除根 春风吹又生

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路南街道办事处 方文舟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应该说,“基层减负”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为何跳不出“春风吹又生”“年年岁岁花相似”的轮回和圈套呢?早在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就为我们找准了形式主义的病根——“形式主义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了扎扎实实的落实,用光鲜亮丽的外表掩盖了矛盾和问题”。因而,有领导干部一针见血地指出,对付官僚主义最好的办法就是形式主义。从这个意义上说,“病”在基层,“根”却在上层。对症下药,就是要领导干部和上级机关自觉摒弃官僚主义,扫除“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的媚风流俗,真正斩除形式主义的草根,就能让新时代的新风吹拂基层,凝聚起强大基层“政能量”。

  多些客观,少点主观。“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核心。从战争岁月到和平年代,党领导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就是坚持实事求是的结果。无数斗争实践告诉我们,遵从它就能攻坚克难克敌制胜;如果违背它,就会走向挫折,走向弯路,甚至走向反面,招来失败。问题是时代的声音,目标是行动的动力。新时代的基层工作,也会面临许多问题和矛盾,仍需要领导干部发扬实事求是的作风。基层干部往往对于动辙“一刀切”“一票否决”的做法颇有微词,这种简单决策的背后,其实就是不顾客观实际,从领导干部主观出发的一个缩影。“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事物的发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领导干部多从客观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分析问题,灵活机动解决问题,坚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就能多些“个性”,少些“一刀切”。唯如此,才能真正脱掉那些华而不实、哗众取宠的形式主义外衣。

  多到下面,少在上面。有一幅画面堪称官僚主义的绝妙像:“井里的葫芦。”从上面看,它在下面;但从下面看,它却在上面。“浮而不实”“高高在下”,这种官僚作风就是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只有沉到水底才能摸到活鱼,也只有深入一线才能听到真声音、摸准真情况。那种坐在会议室里听汇报,等着基层报材料,即使下到最基层,也是隔着一层毛玻璃;那种身入而心不入,调研亦是走马观花,隔着车窗能看到多少真风景?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调查研究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而个别领导干部甚至带着调研报告召开调研会,本末倒置的结果只能是“不满意”。“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只有真正俯下身子,贴近基层,深入群众,才知道群众的冷暖与期盼;只有跟群众交朋友,把群众当亲人,才知道群众真正想什么、缺什么、难在哪。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接通地气,方有底气,解决问题或者指导工作,就能立竿见影,水到渠成。

  多看实效,少务虚功。检查一项工作,若是仅靠翻阅台账资料,有活动、有照片、有总结,表面上看很圆满,要啥有啥,一招一式,稳扎稳打,但如果认真翻一翻“里子”,也许就会露出马脚来。是务求实效,还是做足虚功?上面和下面的声音有时不在一个频道上,个别领导由于急功近利,或者调研不深不实不细,一味追求“快马加鞭”,强势推动工作早落地早见效,结果往往虚功有余,而实效不足。在基层,有时群众不买账,而基层干部则“吃力不讨好”,多是上下关住的“点”跑偏所致。有人说,形式主义是被“逼”出来的,此话不无道理。领导干部要把“虚功”变成“实劲”,在检查或者考核工作时,就不能唯台账的厚薄、唯照片的有无、唯汇报的粗细,而是多到基层、深入群众,才知道效果究竟怎样,才知道下一步该如何走,如何做。
发布人:一默如雷 发布时间:2019-5-6 11:07 收藏 阅读人次:276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