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

话要“接地气”需常思“三有三无”

江苏省徐州市农干校党政办公室 王子龙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学习共产党员网《走好党的群众路线,习近平这些话“接地气”》,触动了我心中一些一直就有的想法,借机整理成文如下:

  话要“接地气”,人要有“土气”“无官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公仆公仆,一要为公,不能有私心;二要为仆,不能有官气。”学会跟百姓打交道,是走好群众路线的基本功。出于公心公意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也要注意恰当方式方法。有时候道理虽说是那个理,但脸板着、架子端着,不觉之间离开了地气、沾染了“官气”,效果难以如意,甚至让群众心生厌烦和逆反情绪,工作反而做得更加艰难,为此,农村党员做工作,要主动走进村间小道、田间地头,让自己的脚多沾点“土气”;城市党员做工作,要主动走进街头巷尾、胡同弄里,让自己的脚多踩踩“水泥地”,不只是“走进”“走近”,更要带着真心融入,带着党的好政策融入,带着一片为民服务之心融入,才能在同群众打交道中,在做“小学生”的过程中,学得一身“真本领”硬功夫。比如,习近平15岁就去了陕西富平,那时候“下雨刮风我是在窑洞里跟他们铡草,晚上跟着看牲口,然后跟他们去放羊,什么活都干”。不怕沾上一身土,摸爬滚打7年时间,才练得一身谙熟农村工作的好把式。

  话要“接地气”,人要有见地,“无俗气”。“接地气”需要熟悉一些乡村俚语、街头闲话,听得懂群众说什么,搞得清群众要什么,但不是要求党员像说相声似的“捧哏逗唱”,演戏一样“插诨打科”,而是要善于去粗取精,富有真知灼见,做到有选择性、针对性,能够融入新思想,体现引领性、时代性和实践性,不然,学“接地气”的话,就失去了学的本心。学“接地气的话”是为了做好群众工作,为了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为建设美好家园共同奋斗,非搞“学术研究”,决非“等同于”群众,也不该混同于群众。还是在梁家河,青年习近平“多线程操作”,“白天干活,劳动休息时在看书,放羊时也在黄土高坡上看书,到了晚上就在煤油灯下苦读到深夜。”青年习近平在“接地气”的过程中,始终没有放松学习,并且用自己的勤奋学习带动了身边的小伙伴参加学习,将苦干实干巧干,将自身引领作用的发挥做出了非常好的诠释。

  话要“接地气”,人要有正气“无妖气”。所谓“妖气”,就是不是为了实实在在做好工作,而是为了显示自己的“独具一格”,哗众取宠故意搞些华而不实的“幺蛾子”“花架子”,毛泽东同志说过,“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在人民群众面前装腔作势地卖弄,只会自取其辱。我们学说“接地气”的话,老百姓听得懂记得住,入脑入心、合心合意的话,是为了从情感上走进群众心里,从认识上构建干群党群交流的平台,从效果上,实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确保党的方针政策部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在实践中更好地融入基层、融入一线、融入群众,走好群众路线。如果搞得“不伦不类”,搞成中不中土不土洋不洋的“四不像”,反倒成了“邯郸学步”,失去了学习“接地气”话的价值和意义,那不只是得不偿失,更是本末倒置、歪门邪道。
发布人:清风一刀 发布时间:2019-5-10 13:55 收藏 阅读人次:274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