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母亲是很喜欢唱歌的。
母亲“过门”的时候刚20岁出头,两年后便有了我。母亲没有多少文化,因为外公外婆子女多,她排行又靠前,读完小学就开始在家里帮忙干农活。都说母亲才是世界上最漂亮的人,在仅有的几张老照片里,我也找到了印证,那时候母亲喜欢穿着碎花衬衫,圆圆的脸,空气刘海和羊角辫把那个时代的农村女性气质勾画得淋漓尽致。
那个年代的歌儿里面没有太多“情情爱爱”,很多都是歌颂祖国赞美劳动人民的歌,也有一些经典电影电视剧如《少林寺》《上海滩》的主题曲广为流传,收音机、录音机、广播里,都在反反复复地播放。那时候母亲喜欢背着襁褓中的我一边干活一边哼歌,在香味弥漫的厨房里烧菜时,在池塘边用洗衣锤敲打衣服时,在煤油灯下细细缝制衣物时,她都会不由自主地哼唱几句。幼年记忆中,母亲在摇篮旁的轻声哼唱仿佛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在“大海,啊大海,就像妈妈一样。走遍天涯海角,总在我的身旁……”的歌声陪伴中,每次我总能安然进入梦乡。
母亲的歌声伴着成长,诉说着感人故事,温暖了幼年时光。记得那时候村里流行看“坝坝电影”,母亲也喜欢背着我坐在露天院坝看电影。有一回播放的是《妈妈再爱我一次》,电影平淡的叙事之中却蕴含对母亲、对母爱的深情呼唤,感人至深,那天晚上母亲哭得稀里哗啦。没多久,她就学会了那首《世上只有妈妈好》,很多次我睡得迷迷糊糊的时候,总能看到在昏黄的白炽灯下,母亲一边纳着千层底,一边轻声低唱。可能是因为外婆很疼爱母亲,母亲很喜欢关于母爱的电影,她还会把电影里的故事讲给我听,每次讲着讲着她自己都会在感人的情节处洒不少眼泪。当看了《鲁冰花》后,没多久她又把主题曲学会了,哼唱多了,我也不知不觉学会了,有一次小学班上老师让同学们唱歌,我脱口而出便是这首《鲁冰花》。后来才知道,鲁冰花原来就是“母亲花”,在那个时候,母爱的伟大早已镌刻于心。
当然,时代变迁,讴歌时代的歌曲也在不断更新。随着反映中国农村变化的大量优秀电影视剧出现,母亲的曲库里慢慢多了《渴望》《篱笆墙的影子》《春天的故事》等脍炙人口的歌曲。而我也不再跟着唱“母亲的歌”,在抄歌词的小本子上,“四大天王”、罗大佑等人的贴画贴满本子,《同桌的你》《窗外》《心太软》《伤心太平洋》的歌词抄了一遍又一遍。到了初中的时候,偶尔会打趣母亲跟不上时代,喜欢唱老歌,她总是笑着说:“老歌好啊,没有那么多情情爱爱的,简单上口,久唱不厌……”
记忆中母亲的歌声中,有一类歌不得不说,那就是革命歌曲和经典红歌。可能是因为受外公外婆那一辈的影响,母亲特别喜欢《东方红》《唱支山歌给党听》《十送红军》《我的祖国》等经典歌曲。她也常给我说起她小时候的故事,说那时候外公外婆生活条件艰苦,家里兄弟姐妹又多,很多时候她这个姐姐要饿着肚子去干活,后来改革开放了,包产到户,大家的日子也就红火起来了。她常说这一切都要感谢党和国家,也正是这样,在她“一条大河波浪宽”的歌声中,家里的土房变成了砖房,黑白电视变成了彩电,蔬菜大棚里,一株株西红柿、莴苣、辣椒种出了致富梦想。那时候,母亲的歌声中,唱出了她最美好的时光。
如今,皱纹已爬上母亲的脸庞,银丝也渐渐替代了她的黑发。她也不怎么哼歌了,她喜欢一个人坐在阳台,就和小时候一样,一针针织着鞋垫。阳光洒下,仿佛为她披上了一层发光的外衣,安然慈祥。
母亲的歌声,总会在长大后的岁月中不时回响,因为,那是我听过最温暖最动听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