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我家的“三室一厅”

江苏省如皋市科学技术协会 王兆勇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用近30年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又用40年的时间,取得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从过去的一穷二白跃升为总量突破90万亿元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建立起覆盖13亿多人的全球最大社会保障网,在多个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领跑……而这一切正是党带领全国人民用勤劳、智慧、勇气干出来的。我家“三室一厅”的变化也是对这段历史最好的见证。

  不蔽风雨的“寒室”。儿时记忆中的“寒室”——茅草屋,茅草编织成的屋顶,粘土夯成的墙,在农村甚是常见。但我家的却是 “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由于年代久远,经虫蚁咬噬和雨水腐蚀,已经破烂不堪,经常是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屋里摆满了各种接水的锅碗瓢盆。冬天下大雪后,茅竹椽子,晚上“吱吱”作响,根本不敢入睡,担心随时有坍塌的危险。

  家徒四壁的“陋室”。80年代末,青砖小瓦的七架梁瓦房开始在农村流行起来。我家的茅草屋,实在无法居住了,父母狠心借债重建。瓦房的建成,虽不见了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不用再担惊受怕会坍塌。但外债欠了一大笔,巨大的压力一直压着家人喘不过气来,家中也没有财力添置任何一件像样的家具,成为名副其实的“陋室”。

  舒适安逸的“暖室”。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本世纪初,改革开放的红利在江苏农村逐步显现出来。农业产业全面提升,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家中的欠债还清后,腰包也逐渐鼓了起来。拆了瓦房又建成了“暖房”——二层楼房,家电、家具也基本配齐,终于可见“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农业直补、农业税的全面取消,农民生活加快了迈向小康社会的步伐。

  整齐规划的“厅房”。10年前,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按照“适度集聚、节约用地、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宅基地上的自建房进行了拆迁,安置到规划小区集中居住,我们全家也搬迁进了新农村的“厅房”——安置房。虽不见了“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但城镇化建设充分考虑到了今后城镇化、工业化的长远趋势和镇村布局的长远发展,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同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等政策的实施,从根本上保障了农村居民就医和老年基本生活,彻底改变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村整体面貌。

  当前,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潜力持续释放,定力保持不变,正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攻坚克难、稳健前行。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的推进,农民期盼已久的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必将实现。
发布人:12371网友pzlx16 发布时间:2019-5-13 11:46 收藏 阅读人次:4225

回复

1书香醉我发布时间:2019-5-14 10:27

见证历史,见证改革开放四十年。

引用 回复

2月牙蓝剑发布时间:2019-5-15 09:27

改革四十年,很多小家庭的缩影!!

引用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