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基层故事

90后基层干部的青春修炼记

贵州省仁怀市委组织部 向廷玺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1992年出生的我,是一名地地道道的90后。从小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农村总有一份特殊的情怀。大学毕业后,城市的繁华没能让我选择留下,回到生我养我的地方的信念从未动摇过。2015年,我报考了贵州省委组织部统一招录的基层选调生,以笔试、面试第一名的成绩成为贵州省仁怀市三合镇的一名基层干部,四年以后,重新回到农村这片熟悉的土地上。

  在农村生活了20多年,自认为对基层群众的熟悉和了解,工作干起来应该是得心应手,但事实却给了我当头棒喝。刚到工作单位,星期天轮流值班,临近年末,由于承包项目企业发放农民工工资不及时,100多号民工把办公室和楼梯后堵得水泄不通,一群民工直接将我团团围住,刚参加工作我哪里见过这阵势,手足无措,满头大汗,幸亏单位的领导及时赶到,才让我“化险为夷”。这件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基层工作繁杂琐碎,任务重,责任大,在基层生活并不等于就会干基层工作。

  在基层,老干部身上有许多值得年轻干部学习的地方。单位有位同事50多岁,姓敖,我总爱叫他老敖。因为开展文化扶贫工作,镇里面修建了一个乡村文化体验馆,需要搜集农村的老旧物件做展示,领导安排我和老敖专门负责,主要工作就是走乡串户,搜集一些群众家里老物件,每走到一户人家,不等老敖自报家门,这些乡亲一口一个敖书记的叫着,连忙端茶递水,几乎都认识他,说明来意以后,大家都很支持,把家里的旧报纸、旧家具翻出来让我们自己选,有的免费赠送,工作开展得很顺利。老敖对我说,他们以前参加工作的时候,交通不方便,很多时候,一到村里面工作就要住上十天半个月,吃住都在群众家,跟群众之间就像自家人一样亲近。老敖的一番话让我受到的最大启示就是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后来工作时间里,只要有机会,我都经常进村入户,走进群众,真诚地和他们交流,去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积累了宝贵的群众工作经验。

  基层工作当中,脱贫攻坚是重中之重,我结对帮扶了3户贫困户,因学致贫、因病致贫、因残致贫,每户贫困的原因都不相同,作为帮扶干部,要因户施策制定帮扶措施。其中陈大哥家因残致贫,我积极向上级争取政策,帮助他们搬迁入住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帮助他在附近的包袋厂务工,每月收入1500元以上,鼓励其女儿重返校园,通过帮扶,他们在2017年实现脱贫摘帽。每次去他们家的时候,陈大哥总是笑脸相迎,嘴上说不完的感激,每年过年的时候总会给提一些家里的腊肉作为年货送给我,但都被我婉拒了。这项工作虽然辛苦,但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了别人的困难,这就是值得的。

  工作两年以后,我主动请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镇领导爽快地答应了。白天跟着村干部一同进组入户,详细了解全村的情况,村里面年纪大一点的老人总爱叫我“会计”,开始的时候我一头雾水,不是所云,一同的村干部给我解释说,以前村里面一般就设支书、主任、会计三个职务,村会计一般都是年轻一点的担任,所以这些老人家还保留着以前的称呼,见着年纪大点的干部就叫“书记”,年纪小点就叫“会计”,后来时间一长也就习惯了。晚上,和村“两委”干部到村民组开群众会,为大家讲解政策,答疑解惑,调解纠纷,待工作结束,很多时候已经是深夜,听着犬吠虫鸣,工作虽然辛苦,但是收获颇丰,掌握了和群众打交道的方式,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解决了他们的困难,得到他们的认可。

  在基层工作的第四个年头,作为青年干部,深刻感受到基层工作意义重大。《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让我深受启发,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为我们当好榜样,青年干部要立鸿鹄之志,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定理想信念,苦干实干,善作善成,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在基层这片热土抒写自己的芳华。
发布人:乡下干部 发布时间:2019-5-16 10:47 收藏 阅读人次:500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