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

七十载硝烟远去 忆往昔初心不渝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夏庄街道 孙鑫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70年前的5月,青即战役硝烟弥漫,炮火隆隆。人民解放军为了解放青岛,冲锋在前,不畏牺牲。曾记否,丹山岭的枪林弹雨,战地医院的救死扶伤……

  来自华东野战军官兵的后代,抱着追随父辈的足迹,开始寻找革命历史之旅。丹山红色教育基地,九十四师战地医院,青岛市革命烈士陵园。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看今朝旖旎风光秀。七十载硝烟虽远去成历史,峥嵘岁月的记忆却是诉不完的故事。

  解放青岛,敌军守卫的第二道防线,也是守卫最严密的防线在丹山。丹山岭战役对青岛解放史来说至关重要,是解放青岛的最后一战。丹山,未能考证名称由来,但是对于青岛解放来说,丹山就是“红色之山”,是红旗插遍,是烈士鲜血浸染,是赤血丹心里的红色基因,是一座为了人民抗争的英雄之山。

  丹山岭久攻不下,为了青岛的解放,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涌现。英勇无畏的解放军战士哪管什么生死,纵使粉身碎骨也要履行着一个共产党员誓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誓言。张克信同志挺身而出抱起炸药,在战友火力的掩护下他毫不犹豫地向敌暗堡冲去。借着战友的火光,大家看到他跌倒又爬起,指挥员意识到张克信中弹受伤了,战友们正为他捏着一把汗,万分焦虑时,只看到他的身影又隐现着慢慢靠近敌人火力点。此时的张克信同志已多处负伤,强忍着伤口剧烈的疼痛,用尽全身力气挺胸跨步迈向敌暗堡,拉响了导火索。张克信同志用自己年轻的生命为攻克丹山岭解放青岛争取到了最宝贵的时间。那一年,牺牲的年轻战士仅仅15岁。

  前古镇的战地医院,18岁的徐玉珠践行了自己的诺言,为青岛的解放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鲜血。为了不让伤员救治无效,她选择到前线去,第一时间抢救伤员!这时的徐玉珠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用低姿匍匐的动作一次次把受伤战士转运到安全地带,膝盖、胳膊肘都被石块磨破流血,她却浑然不觉。由于在前线冒着枪林弹雨抢救伤员,此时的徐玉珠已多处负伤,但她仍坚持在一线抢救伤员,看到倒下的战友和不断增加的伤员,她坚决不肯下火线。就这样,徐玉珠先后从山上背下了50多名伤员,而她本人却在抢救前沿阵地重伤战士的过程中不幸壮烈牺牲,用18岁的生命、青春、热血铺平了通向人民胜利的道路。战斗结束后,徐玉珠的妹妹来到丹山村,准备将姐姐的遗骨带回家乡安葬。然而此时丹山村时任村妇女会会长的金玉敏金大娘眼含热泪,代表丹山全村乡民对徐玉珠的亲属提出诚恳请求:“玉珠是在解放我们家乡的战斗中牺牲的,大家都已把她当做自己的亲人。村民们一致请求将玉珠烈士的遗骨埋葬在丹山,让人民永远记住这位年轻的女战士,世世代代教育我们的子孙后代……”朴实的语言感人肺腑,在此后的岁月里,每逢佳节,金玉敏大娘都会带着自家孩子,按照习俗端着饺子来到金玉珠坟前,含泪念叨……

  七十载硝烟虽远去,但是丹山的红色精神却留了下来;忆往昔初心不渝,革命后人追寻革命的遗迹,传承父辈的革命精神来到此地。放眼望去,今天的丹山大桥雄伟壮观;回忆往昔,丹山的解放事业波澜壮阔。面对这令人难忘的历史,我辈当谨记于心,笃见于行,学习先烈的革命精神,为更好的建设祖国而奋斗。以此祭奠丹山岭战斗中牺牲的英雄,让后人永远记住这些伟大的革命先烈。
发布人:东海之城 发布时间:2019-5-29 09:59 收藏 阅读人次:316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