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组织工作

“粽情粽意”组工人

江苏连云港市连云经济开发区党群工作部 李庆峰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三两片粽叶包裹着一小把糯米,就是端午的美食——粽子。儿时,过节的意义仅限于对美食的向往,工作既久,就能从传统节日中感悟出一点工作的心得。比如这端午节的粽子,无论是粽叶,还是糯米,都植根于厚重的泥土,“泥土气”是粽子的“元气”;萦绕在粽子身上的“烟火味”,让我们有了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粽子身上还包裹着节日的“喜庆感”,这是我们理解“幸福”的最直接最具体的感受。从生活到工作,感悟“粽子”,能让我领悟出更深的内涵、情怀和品格,也激励我立足本职,做一个“粽情粽意”、真情实意的组工人。

  多些泥土气,接通地气有底气。有人觉得泥土“脏”,不愿意亲近泥土。其实,泥土的芬芳,也许只有农民才懂得欣赏。我是农民的孩子,从小看父亲耕田,新犁开的泥土的芬芳直往鼻孔里钻,比现在任何一款香水味都自然、新鲜得多。粽叶也好,糯米也好,都是在肥沃的泥土里扎根,它们悄无声息地把泥土的营养转变成粮食,转变成美食,哺育我们。身为组工人,应当多接地气。承载我们的厚重“泥土”,就是脚踏实地的人民群众。涵养厚重的泥土情怀,“一枝一叶总关情”就能自然流露,关注人民冷暖,化解民生疾苦,人民支持我们,我们的工作就有了无坚不摧的底气。

  多些烟火味,品味连着人情味。“袅袅炊烟”,是乡愁的重要组成部分,只可惜现在很难见到了。煮粽子不仅能看到“炊烟”,还能体会“人间烟火”。我们老家不叫煮粽子,叫“炆”粽子。一个“炆”字,热气腾腾、水气氤氲、反反复复:这是最能锻炼耐心的一件事。在孩子们眼巴巴的盼望和等待中,粽子慢慢“熟”了。回忆往事,觉悟当下,我常由衷感慨,组工人也应当在火热的社会实践中“炆一炆”。只有经历过人间烟火——生活的熏燎,组工人的“格”才能“高”,“品”才能“正”。现在有些组工人,讲起道理头头是道,但与实际工作却格格不入,像是隔着一层“毛玻璃”。多些烟火味,就是多些人情味。推己及人,将心比心,组工人亦是普通人,自然人。少了“官气”,就多了“人气”;砥砺品味,亦即是增添浓浓的人情味。

  多些喜庆感,美感也是幸福感。正如中秋节的月饼、端午节的粽子,两样美食把两个传统佳节牢牢地拴在一起。每次看见母亲包粽子、炆粽子,家里就弥漫着节日的喜庆氛围。那种精神上的愉悦,是现代社会再多的物质获得所无法替代和弥补的。儿时印象中的节日氛围,实际上就是好心情展现出来的美感。如果组工人之于人民群众,也能像一枚粽子之于端午节这样,能给人带来精神上的美感,这种幸福感必定超越物质上的“获得感”。要想成为“粽情粽意”、喜闻乐见的组工人,首先应当努力成为人民群众的主心骨。只有深入生活深入群众,跟群众打成一片胼手胝足,才能成为人民眼里的“亲人”“知心人”“可靠的人”,让人民不仅有获得感,还有亲切感,幸福感。
发布人:幸福连云 发布时间:2019-6-6 08:41 收藏 阅读人次:360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