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心得

咬紧牙关迈过这道“坎”

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委组织部 刘桥军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决战决胜期,面对的往往都是“硬骨头”,劲往哪使、怎么使?不管是连续6年平均每年减贫1660万人,还是云南省贡山县独龙族的整族脱贫,都给出一个共同的启示:脱贫攻坚战,我们是有信心、有实力、有韧劲迈过这道“坎”的。

  从供给侧入手,着力找准做实产业链。脱贫攻坚,成败系于产业“造血”。“贫有千种、困有百样”,深度贫困农村既有共性问题,也有个性需求,不能指望“一张方子”包治百病。说到底,就是要立足贫困地区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产业,坚持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商则商、宜游则游,有效提高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无论是广西都安“贷牛还牛”模式、贵州“黔货出山”模式还是吉林延边“北粮南运”模式,都是牢牢抓住产业扶贫的路子。只要找准路子,踏实苦干、久久为功,就一定能让贫困群众早日端上脱贫致富的“金饭碗”。

  从志智双扶入手,着力解决内生动力不足。贫困群众是脱贫攻坚的主体力量,既要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更要注重贫困户长期发展能力,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打消顾虑,纠正“等靠要”,激活“原动力”,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志智双扶”才能汉懒治愚,才能从根本上拨掉穷根。“脱贫攻坚聚力量,消除贫困上战场,不见硝烟见炊烟,村村寨寨齐奔忙……”贵州印江韩家村,一首节奏明快的《脱贫攻坚战歌》久久回响在田野山间。实践证明,老百姓日子好了,再戴着“贫困户”这顶帽子,会感到脸上无光,就会从以前抢着“戴”,变为现在主动“摘”。

  从人才建设入手,着力补齐硬件后的“软件”提升。“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脱贫攻坚,人才是第一资源。越是贫困地区,干事创业所面临的局面更加复杂、矛盾更加突出、任务更加繁重、期盼更为急切,必须打好人才“组合拳”:引进专业人才,组建农技专家服务团、科技指导团,深入田间地头、农家院落,开展技术指导、集中培训、结对帮带;盘活本土人才,组建“土专家”、“田秀才”人才服务队;支持返乡人才,出台优惠政策,对返乡人才创新创业给予政策支持,构建起“人才+扶贫”工作格局。同时,要坚持把人才的成长放在心上,多搭建一些干事平台,多畅通一些交流渠道,为他们扎根工作撑起一片“希望的田野”。
发布人:lqjqiaoqiao 发布时间:2019-6-6 12:47 收藏 阅读人次:191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