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岁的老党员张富清养了12盆仙人掌,它们在阳台上整齐列队,像一排身披铁甲、坚守初心的战士。仙人掌这种多肉植物一般生长在日照强烈、干燥缺水的环境中,与玉蝶、姬胧月等多肉植物不同的是,它的身上披满了刚毛倒刺。这些“刺”是适应环境、抵御敌人的武器,也是不近人情、不讲变通的固执。
无私无畏的“刺”
仙人掌的刺可以减少水分流失,也可以明晃晃地亮出来,避免动物啃食,实在是守护家园的利器。张富清的“刺”是他作为西北野战军战士的忠诚、信仰和战斗力。壶梯山战役、永丰战役,他奋不顾身,英勇作战,战争夺得最终胜利,他伤痕累累,毫不在意;荣立二等功、一等功、特等功,荣获“人民功臣”奖章和“战斗英雄”称号,他一次次立下汗马功劳,却缄默不语、绝口不提。他经历枪林弹雨的洗礼,他的“刺”越发锐利。
战争时,他听从党的调遣指挥,不畏艰险,他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革命军人,入党时就宣誓要永远听党的话,党指到哪里我就坚决打到哪里”。转业时,他放弃了在大城市发展的机会,放弃了回乡陪伴母亲,而是选择了条件艰苦的来凤县,他说,“党的干部,哪里需要去哪里”。退休后,他没有降低对自己的要求,他说,“工作上离休了,在思想政治上不能离休。要常常学习,检查自己,不给组织找什么麻烦,不向组织提什么要求”。
张富清无私无畏的“刺”刺向了敌人、刺向了自己,但他保卫了国家,支援了地方发展,坚持学习,履行党员义务,如仙人掌存续水分一般,存续了共产党足以取信于民的优良品质。
不近人情的“刺”
仙人掌铸满利刺的盔甲下有一颗极其柔软的心,有了硬甲利刺,这份柔软才得以保全。张富清的“刺”是他忠于使命的热忱,张富清的“柔软”是他坚守的初心。人们看得到他夙夜在公的辛勤;看得到他的对党忠诚、坚守信念,一心扑在工作上,知民情、解民意;看不到他失去母亲时的泪流满面,如同仙人掌心中无人了解的孤寂和满腔热忱的柔软交汇,化作斑驳泪痕、点点滴滴。孤寂留给自己,不近人情的无奈留给自己,柔软的初心留给党组织、留给干部、留给群众。
因为工作繁忙,母亲病危时他没有回去看望,母亲去世后他没有回去料理后事,多年后,他在日记中写道:自古忠孝难两全,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我怎能因为家事离开不能脱身的工作?白内障手术需要植入人工晶体,旁人劝他选好一点的晶体,医药费全部报销,他说:“现在吃的用的都很好,我很满足自己的生活。我不能再为国家做什么,能节约一点是一点。”单位想安排人帮忙照料他的生活,他说,“不能给组织添麻烦”。
张富清不近人情的“刺”刺向了亲人、刺向了自己、刺向了关心他的人,却维护了大局,坚持了革命传统,在他成为党员,扛起使命、担起责任的同时,放弃了与之相撞的亲情、人情和自身的冷暖,留下的是他在来凤县领导生产、带动建设的作为,留下的是他为大家、舍小家的功绩。
不讲变通的“刺”
仙人掌的脾性固执,因为固执,所以扎根沙漠,耐旱耐苦。张富清的“刺”是他的固执,对待工作很“较真儿”,执行政策,严守规定,不知“灵活”,不讲“变通”,为此,他的孩子有过“想不通”,他得罪了“上面”,挨了批评……然而,正因他“固执”地扎根人民,克己奉公,践行党的宗旨,严守党的纪律,才能做到无愧于入党誓言,无愧于组织和群众。
面对全面精简机构人员的要求,张富清首先想到的是身为领导应当以身作则,身为党员应当正当表率,他动员妻子辞去公职,对她说:“要完成任务,领导自己要过硬,勇于从自己开刀,才能开展好工作。”面对孩子工作的问题,他说,“我没有本事,也没有力量,给你们找工作。我是国家干部,要把位置‘站’正”“如果我给我的家属行方便,这不就是以权谋私吗?这是对党不廉洁,对人民不廉洁,我坚决不能做”。
张富清不讲变通的“刺”刺向了家人,刺向了领导,但他坚持原则,坚守党规党纪,维护了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他将“党和人民的要求”摆在第一位,他对党、对人民、对信念的忠诚照鉴天地,他像向阳而生的仙人掌,沐浴信仰,活得光明磊落、顶天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