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

激发乡村振兴的“全面造血”能力

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将军路街道办事处 李柱石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要坚持乡村全面振兴,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

  “上下用心,惟农是务。”打赢脱贫攻坚战,稳步迈进小康是我们党对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是每一名乡亲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乡村振兴战略巩固脱贫成果、提升乡村发展后劲的重要依托。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关键看老乡,实施更加全面的乡村振兴,需要不断提升内生动力,激发乡村自主发展的全面“造血”能力。

  环境好则人才回,打造引才引智“引力场”。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乡村振兴既没有标准式,更不能一刀切,需要良好的环境打造人才“引力场”,悉心经营、因地制宜。要以法治保障乡村环境,法治是乡村治理体系的保障,要培育村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意识、法治思维。要以德治温润乡村环境,德治则是乡村治理的柔性支撑,淳朴的民风是乡村无形的名片,需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新时代乡村道德标准。要以环境助力乡村治理,良好的生态环境、就业创业环境是乡村文明程度的外在直接展现,吸引能人回乡,要通过培育环保意识、转变发展方式、完善配套设施政策,真正建立乡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环境“引力场”。

  特色多则游客到,树立创新打造“风向标”。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乡村振兴首先要动员发好老乡的主动性、创造性。乡村振兴要同村民自治、村民参与紧密结合,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因户施策、挖掘特色,同时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升农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水平,实现百花齐放。乡村振兴要有创新精神,在打造特色中提升吸引力竞争力,同质化、政府包办会因缺少特色而失去竞争力。乡村振兴要发挥文化深沉持久的力量,挖掘文化底蕴,赋予乡村、农业和农产品以更多的乡村文化内涵,将农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在提升文化底蕴中增强乡村振兴软实力。

  产业兴则后劲足,打造产业振兴“助推器”。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需要将乡村产业落实落地,让产业发展成为强化乡村造血功能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战、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人才、资金、技术不断涌入乡村,一大批乡村产业得到振兴,从发展农家乐、创意农业的特色农业村到引进技术优化农业结构的优质种植村;从发挥专长做大产业的优势产业村到挖掘风景文化资源的特色旅游村,产业的发展不断提升着乡村活力及村民收入水平,更在提升村民生产技术、经营水平中为乡村发展提供长久后劲儿。

  队伍强则发展稳,打造乡村振兴的“行家里手”。面对乡村繁重任务和群众所盼,需通过强化政治引领、培育专业队伍、健全服务力量等方式,为干部干得好、做得实提供坚实助力。加强村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和履职能力,上好书记抓党建的“第一课”,上好村干部履职担当的“政治课”。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的方式,广泛系统培训基层党组织书记。围绕村干部的职责任务和工作所需,因类施训,培养和造就一批有能力、懂技术、会经营的村干部队伍。通过全面强化履职能力,引领村“两委”班子接好服务群众、带头致富的“接力棒”。

  广大贫困地区在“摘帽”后,尤需巩固脱贫成果,释放长效发展动能,这需要各方聚合力、聚持久力,加强乡村振兴的“全面造血”能力,在科学蓝图上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之路。
发布人:turbors 发布时间:2019-6-19 12:24 收藏 阅读人次:30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