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

在新时代做有“古”味的文化人

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文化和旅游局 乔晓婷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文化在当今环境下变得很普遍,也日渐趋于时尚。什么是文化却很难说清楚。说是知识,有些笼统,说是认识,有些宽泛。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在说文化这个词,《易·系辞下》载:“物相杂,故曰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文字本意通“纹”指各色交错的纹理,《说文解字》称:“文,错画也,象交叉”均指此义。化字本意,改造、生成、造化。“文”“化”两字合用早见于战国末年儒生编辑的《易·贲卦·象传》:“(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天下成其礼俗,乃圣人用贲之道也。”西汉《说苑·指武》载:“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这是比较早的文化两字合成一个词。简单来说,古人认为,天体交会,叫做天文,人伦社会,叫做人文。简单来说,我们常说的文化,就是人与人,人与物交织产生经验,并把经验应用于实践,对现实社会产生改变。

  做一个文化人,单单学知识,我觉得不够,怎么能让自己变得有文化。我认为,得做到三件事,懂诗、懂史、懂事。

  首先,得懂诗。诗经云:风雅颂。其颂多腐,雅多酸,唯有风流传最广,各地习俗、少女情怀,风中所记,大多泛着泥土的清香,感情也最为真挚。后人最为喜欢,唐诗、宋词、元曲、明清的小说也因此流传最广,相反表、说、记、铭、序、辩、传。大家熟悉的少一些。诗,就是情怀,无论今古,情多相通。流传的久远,必是情深意重。所以懂诗,懂得是情,是人情。知善恶,知荣辱。人生在世,先知是非曲直,而后为人。

  其次,得懂史。二十四史,自黄帝至崇祯,四千七百余万字。记人无数,无谓忠奸清腐功过,少则寥寥十数字,多则漫漫无计,粗看,春秋轮换,细看,人生百态,初读,情难自已,再读,宠辱不惊。才知荣辱得失,朝花夕逝,富贵荣华,过眼云烟。小说之流,虽也多姿,但多局限作者见识。唯史中所记,难加揣测。且史官中多司马迁之辈,必以史实为正,虽临大刑不改,更值钦佩。史,就是规律,天法道,道法自然。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所以懂史,懂得是理,是事故。知事故,不圆滑。人生在世,无傲气,有傲骨,才显文人风采。

  最后,得懂事。懂诗、懂史,均在入世之前,了人情,知事故,后当应入世磨练,否则,不过闭门造车。哲学讲世界观、辩证法、方法论。入世磨练的,就是将人情事故融入自身的方法论。明事理,辨是非,才知文之所兴,义之所至。王国维说做学问三种境界,独上高楼,为伊憔悴,蓦然回首,简单说就是目标、努力、顿悟,最后的顿悟还得有看山不是山的超然。文化人不是一种标签,不是一种样态,不是一眼望过去的迂腐、儒酸,而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坦然。事就是万物,所以懂事,懂得是万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日月交泰,了然于胸。

  文化,不是单一的学问,文化人也不是单一的有学问的人。懂人情,知世故,胸有万物,看天地相交,知草木枯荣。
发布人:福地樱桃乡 发布时间:2019-6-19 14:25 收藏 阅读人次:377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