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初心·使命”大家谈·学习心得

强化“民声“意识 提高“民生”质量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委巡察办 陈常国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为民服务解难题”是这次在全党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的五个“具体目标”之一,重点是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守人民立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自觉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以为民谋利、为民尽责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为民服务解难题”,党员干部要强化“民声”意识,注重从“民声”中听不足,找差距,并积极应“声”而动,顺“声”而为,不断改善和保障“民生”。

  早听群众“骂声”,及时排忧解难。“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骂声”那是群众对我们的工作有意见,群众不顺心、有怨气。不要小看群众“骂声”,其实骂声就是“民声”,就是希望党和政府、希望党员干部对他们的“操心事、烦心事”尽快解决,就是对“不满意的地方”及早改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人民群众什么方面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我们就在哪方面下功夫”。及早听到群众“骂声”,就能够早一点排除群众的忧愁、忧虑和困难、困惑,早一点听到群众的“掌声”。“人不平则鸣,水不平则流”。群众的抱怨和“骂声”是检验我们工作得失的“镜子”,是衡量我们工作好孬的“尺子”,是党和政府的重要执政资源。“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党员干部要有闻“骂”则省、闻“声”而动的责任担当,在骂声中汲取教训经验,及早改正我们的问题和错误、缺点与不足。要学会从骂声中提炼“民生”,不断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希望、最直接的就业、养老、教育、卫生、医疗等民生问题,持续改善和提高民生质量。

  少听群众“哭声”,保障合法权益。“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群众的哭声,是民声的“最强音”,是无可奈何、无计可施、“走投无路”的“求援”与“呐喊”。少听群众“哭声”不是不愿听、不想听群众哭声,而是听到群众伤心的哭声越少越好。群众哭声少了,说明群众的烦心事、伤心事少了,从另一角度讲,说明我们的工作到位了,问题得到圆满解决了。“群众的心上事、伤心事,就是我们的上心事”。要想少听到群众的“哭声”,党员干部就要及时解决群众的合理合法诉求,不跟群众“躲猫猫”“踢皮球”,不与民争利,而要多为民“争利”,切实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当前,有的群众的“哭声”来自于村霸地痞、欺行霸市、以强欺弱等涉黑涉恶涉劣组织和行为,对群众敢怒不敢言或敢言不敢为。对此,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强化“扫黑除恶打伞破网”力度,坚决查处涉黑涉恶腐败,严肃惩治放纵包庇黑恶势力甚至充当“保护伞”、密织“关系网”的党员干部,彻底清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多听群众“笑声”,提高幸福指数。心情舒畅,笑声爽朗;小笑怡情,大笑养生;笑一笑十年少。笑的好处多多。党员干部多听群众的“笑声”,并非喜“乐”不喜“忧”,而是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民生情怀。把群众所急所盼的问题难题及时解决好,群众满意了,也就是舒心了,继而“笑声”也就多起来。让群众的生活愈加美好,多听到群众的开心的“笑声”,应是党员干部所努力方向和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让群众笑声多、笑声浓,就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站稳群众立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要把人民群众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衡量政绩的根本尺度和标准;就要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就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好“总开关”,狠抓工作落实、勇于担当作为,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不断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

  “民声”连着“民生”,“民生”系着“民心”。党员干部在开展主题教育中务必要把握好民之“三声”,“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以实际成效赢得群众信赖、密切党群联系,推动事业发展。
发布人:常言好语 发布时间:2019-6-20 07:36 收藏 阅读人次:545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