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

让人才活水向“低处”流动

山东省莒县县委组织部 周源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的意见》(以下称《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意见》同时指出,支持艰苦偏远地区和基层发展,人才是关键。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人才是事业之基、发展之本,艰苦偏远地区和基层要实现跨越发展,更离不开人才的强力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人才工作高度重视,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积极促进各类人才到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干事创业,取得明显成效。

  但也应该看到,当前,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人才匮乏问题仍很突出,难以适应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要求。毫无疑问,在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政策环境不优、平台条件薄弱、服务保障不够、人才“引进难、用不好、留不住”等“老大难”问题依然普遍存在,人才缺失如同干旱地区缺水一样,依旧是长期制约这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水只有向低流淌,才能汇入江海;人才唯有融入到浓厚、适宜的人文科研环境下,才能迸发活力。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想要让人才的“活水”源源不断的向当地流动,更要在开渠引水、精准滴灌上下功夫,不断完善引、育、用、留”的一体化人才政策体系,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在编制管理、职称评审、人才招录和柔性引进等方面释放政策和制度“红利”,使人才政治上受重视、社会上受尊重、经济上得实惠,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仅是吸引力,更是竞争力。要让人向“低处”走,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满足不同层次人才的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的需要。要把功夫做在前面,及时掌握人才需求,提高人才引进匹配度,健全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的激励政策,优先落实相关服务保障,创造条件满足人才发展,让更多的人才真正愿意留在当地。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人才,“留才”贵在“留心”,积极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氛围,健全人才帮扶协作机制,解除人才发展的后顾之忧,真正让人才卸下“包袱”、甩开膀子投身地区发展。“栽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要注重平台建设,待遇留人、感情留人,最重要的还是要事业留人,要注重依托本地特有自然人文资源、特色优势产业和有关科研项目,积极打造事业平台,让各类人才干事有舞台、创业有机会、发展有空间。

  用好人才,才能汇聚人才。对于人才要知人善任,放在合适位置,否则人才作用就不能充分展现。“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尊重人才不是简单的重金求才,放在重要位置“供”、听之任之,更不是将专业型人才放在管理岗位上,而是要根据人才专长将其放在能够发挥最大效能的地方,适才适用,人尽其才。对人才,要提供合适的舞台、正确的战场,扬长避短,用其所长,而不是强求人才从事弱势科目,刀背砍树,浪费才力。同时,要充分保障人才的知识成果及所产生的相应效益,让人才得到社会认可和经济回报,在社会上形成关心人才、爱护人才、成就人才的浓厚氛围,真正让人才在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放飞梦想、建功立业。
发布人:莒子州头 发布时间:2019-6-20 10:36 收藏 阅读人次:13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