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

让人才活水“逆流”而上

山东省昌邑市下营镇委 潘雪丽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要鼓励引导更多优秀人才到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贡献才智、建功立业。各地在落实过程中,要从政策扶持、本土人才、方式创新、协调发展等方面多管齐下,奋力点燃人才逆流“引擎器”,竖好人才流动“风向标”,以进一步夯实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人才基础。

  政策扶持是关键。不可否认,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在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才发展环境等方面与大中城市皆存在一定差距,而国家和政府的政策扶持是现阶段实现人才“逆流”直接又有效的推动力。各地要全面吃透《意见》等政策精神,进一步落实“逆流”人才专项补贴、税费减免、基金扶持等扶持政策,细化晋升使用、职称评审、项目审批等优惠措施,突出家庭生活、福利待遇等配套保障,加大推荐参加各类人才工程、各级劳动模范和“两代表一委员”等荣誉比例,并通过微博、微信等广泛宣传其先进事迹,以“尊其位,重其禄,显其名”,充分释放政策红利,为“逆流”人才注入强大“强心剂”,让“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成为时代潮流。

  本土人才是重点。本土人才与当地有紧密的地缘和血缘关系,是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独特的“永久牌”人才财富。要用心打好“亲情牌”,通过同乡联谊会、座谈会和邀请本籍专家回乡开设讲座等形式加强感情联络,引导人才“智力反哺”。精心用好“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特岗计划”以及扶贫干部和大学生村官等“准本土人才”,增强其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搭建扎根当地的“绿色通道”。加大对本土人才的培训力度,进一步提高素质和能力,使“土专家”“田秀才”成为推动当地发展的重要力量。抓牢高校毕业生这一重点群体,开展大学生暑期家乡行、就业指导会等活动,构建便捷畅通的就业渠道,让高校毕业生回乡发展蔚然成风。

  方式创新是核心。面对发展差距,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唯有扬长避短,创新方式,以守为攻,才能打造引才的核心竞争力。要秉承“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确立“引智、引才并重”、“刚性引进、柔性引进并举”的原则,特别要鼓励人才通过短期聘用、合作技术攻关、担当企业顾问等灵活方式为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服务。要大胆解放思想,不唯“死条条”、不卡“硬杠杠”,建立特别工作机制,实施企业人才“特殊编制”,引导企事业单位通过设置“特聘研究员”、“特聘工程师”等职位。要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引进适应产业发展的蓝领人才和农业实用人才,并实行“一对一”靶向跟踪服务,尽全力创造条件满足人才发展需求,确保“引来一个、留住一个”。

  协调发展是根本。人才是最具活力的发展要素,发展是造就人才的最大舞台,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因此,从长远来看,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空间布局是破解人才流动“逆差”难题的根本之策。要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乡村振兴等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全面缩小发展差距。东部发达地区和各地城镇要树牢“四个意识”,开展人才输送、技术咨询、项目合作等不同形式结对帮扶,主动为协调发展“铺路子”“架梯子”“搭台子”。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也要抓住机遇,积极建立和完善科研平台、创业基地、融资机构以及信息交流平台,加快特色产业集聚和延伸,育好引才“梧桐树”,不断激活人才“逆流”的内生动力。
发布人:昌盛古邑 发布时间:2019-6-24 09:25 收藏 阅读人次:255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