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

青年一代能有几多“愁”

江西省南昌市委组织部 吴思洁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近日,某微信公众号推送了一篇题为《90后公职人员离世:体制和梦想,真的无法达成和解吗?》的文章。类似事件其实不鲜见,但确是社会痛点。惋惜逝去生命之余,该文带给我更多的是反思。

  算算,最早一批90后马上就要步入30岁的行列,最晚的也即将大学毕业,都已不再青春懵懂。青年一代能有几多“愁”?为什么还会出现类似“因梦想和现实有差距”而轻生的事情呢?同为90年代生人,我想谈谈自己的理解。

  一是无法逾越的价值观“代沟”让本来正常的思想变成了异想。其实,身边长辈看到类似消息时的第一反应不是惋惜那逝去的青春,而是批评“90后”一代的脆弱与矫情。“90后”作为第一代独生子女,面对改革开放后不断涌向自己的新思想新事物,崇尚自由和追求个人价值的观念在潜移默化中被刻进了骨子里,这就是他们本来的样子。但社会给予的批评指责,家庭给予的强制灌输,使身处多元化价值观时代的年轻一代无所适从,于是,他们在质疑、诟病甚至批评声中成为了“异类”。当前,社会需要关注的不是“愁”本身,而是要教会这代人学会如何品尝“愁”滋味,使之提高“尝百味”的能力。

  二是无法达成的理想化“设定”让本可鲜活的思想变成了死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现在的年轻一代看似佛系,但总会被现实裹挟,导致理想化的“设定”压着自己无法喘息。例如:毕业以后找一份体面的工作,工作后找一位白富美或高富帅结婚,要在市中心买一套多大的房子,几年职务要晋升一级等等,这些“计划”成为了束缚自己的条条框框。鸟儿在笼子里呆久了不会远飞,人在框架里只能是死水一滩。与其不断“设定”人生,不如多花些时间和精力专注于加强学习、提升能力,甩掉不必要的“愁”,方见“柳暗花明又一村”,随之而来才是源源不断的正能量、鲜思想。

  三是无法改变的现实化“枷锁”让本能绽放的青春失去了颜色。同辈的朋友们经常打趣说,生在飞速变化的时代,满身是“愁”却写不出李煜“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那般惊艳后世的美文,是由于现代人的“愁”太多且太相似,于是愁便称不上是愁。我们可以看到,无法决定的出身、无法降低的房价、无法决定的对手、无法购入的奢侈品等等已将“90后”甚至“00后”栓得死死的,这些无形的枷锁消耗我们太多情绪,却没有任何实际意义。面对自己无法掌控和决定的客观事实,“笑一笑”然后继续为“眼前事”努力,在沉淀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判断力、选择力和逆商才是明智之举,如若反复纠结于这些“愁”就真成了所谓的矫情。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青年一代能有几多“愁”!不必像李煜那样玩味“惆怅”情绪,让“愁”随那春水东流入海便好!
发布人:江右吏 发布时间:2019-6-24 09:51 收藏 阅读人次:9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