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初心·使命”大家谈·学习心得

不忘“初心” 守“清贫”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审计局 侯天柱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情地说:“我多次读方志敏烈士在狱中写下的《清贫》……每次读都受到启示、受到教育、受到鼓舞。”《清贫》全文千字,字字千钧,清晰表达了共产党人的爱憎观、贫富观和苦乐观,表达了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今天重温,仍有震撼心灵之感。

  《清贫》是方志敏在狱中写的一篇名著,大家并不陌生。文章述说了他被俘时的经过:两个敌方兵士在树林中发现了他,并猜到了他正是那位共产党的大官,可是只从方志敏身上搜到工作所用的一只怀表、一支钢笔和几套旧的汗褂裤以及几双缝上底的线袜,一个铜板都没有。方志敏在文章中说,他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为革命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地用于革命事业。矜持不苟,舍己为公,是每个共产党员应该具备的美德。

  在革命战争年代,面对民族危难、百姓饥寒交迫的历史环境,无数共产党人正是用“苦作伴、险相随”,“野菜和水煮”的艰苦朴素的生活来体现清贫的深邃内涵。正是因为共产党人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操,才使得中国共产党民心所向建立了新中国,也正是因为千千万万中国共产党员拥有这种清贫精神,才使得我们伟大的祖国历久弥新,青春常在。

  清贫,是一种信仰的坚守。任何时候都不能熄灭信仰之光,这是《清贫》揭示的真谛。信仰是一个民族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是一个组织团结奋进的精神基础,是党员干部追求真理的灵魂内核。她是一盏灯,照亮黑暗;是一束光,刺破雾霾;更是一个方向标,决定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告诉我们“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方志敏烈士从山区劳苦青年到农民运动领袖,就是沐浴着信仰之光,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他视信仰胜过生命,面对敌人屠刀,大义凛然高诵“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党员干部也要像方志敏烈士那样,不合规定的“铜板”一块也不占,立大志、不存小己,洁身自好,光明磊落,堂堂正正做人。

  清贫,是共产党人的一贯姿态。“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谆谆告诫党员领导干部。当官和发财本是两条道、一对矛盾体,如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共产党的“官”只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种职业,不仅不能借当官发财,而且更多的应是奉献和牺牲。甘祖昌、焦裕禄、杨善洲、谷文昌等一大批时代楷模,他们都是一定级别的领导干部,按理说不是没有条件享受生活,但他们为了事业而奋斗乃至献身,对党和人民的事考虑得多,对个人物质生活则关注得少。他们不以追求金钱和享受为目标,而是全心全意为党和人民做事,哪怕清贫一些,也觉得是人生快乐。

  清贫,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素雅,淡泊,质朴,它不是倡导物质上的贫穷,而是一种生活态度,是无欲于名利权贵,是无欲于色香味的自觉意识。人性总是贪婪的,正是因为有私心欲念的难遏,才有对清心寡欲的推崇。面对功名利禄的欲望和诱惑,我们要有“淡泊名利,克己制欲”的坚定信念,有“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平和心态,方能理性自觉的控制和把握自我。生活往往“无欲则刚,无私则无畏”,守得住物质上的清贫方显难能可贵,境界崇高。

  “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是方志敏烈士的写照,也是我们新时代党员干部应该永远秉承和追求的生活理想。清贫清廉的初心弥足珍贵,不忘初心我们就懂得来时的路,不会忘记我们要去哪里;而忘记了初心就忘记了我们从哪里来,就会迷失前进的方向。保持清贫清廉初心,我们就能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从一个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发布人:悟道人生 发布时间:2019-6-24 11:22 收藏 阅读人次:306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