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

点亮文化自信的“星星之火”

山东省临沂市费县县委组织部 邢椿琰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近日,《求是》杂志刊发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坚定文化自信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章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优秀文化基因、展现新时代文化风范,需要每一名党员干部责无旁贷的当好示范者、引领者和推动者,点亮文化自信的“星星之火”。

  在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中筑牢“精神长城”。“思之愈深,则行之愈远。”博大精深、灿若星河的中华文化给中华儿女克敌制胜、拼搏奋进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和动力源泉;五千年的璀璨文明更在近代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进程中不断丰富壮大,绽放出独有的光芒,如今更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社会主义特色文化。“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和现实证明,文化自信的力量是无穷的,它所创造出来的价值足以成为一个政党乃至民族的精神旗帜和行动指南。“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古往今来,只有守住传统文化的根脉,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汲取“养分”,才能让各项事业发展枝繁叶茂。道德文化、政党文化、外交文化、城市文化、社会科学文化……文化自信的影响力渗透在国家建设和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如何筑牢文化自信的“精神灯塔”,既需要顶层设计的未雨绸缪,更需要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到文化自信的战略考量和历史意义,深谙传统文化的驾驭之道,从思想根源上坚定文化自信,摒弃抱残守旧的文化自卑,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自我认同,增强运用文化思维解决问题的素质能力,才能筑牢精神上的“万里长城”。

  在引领和传播优秀文化中涵养“道德品行”。“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讲辩证、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理念,“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文化自信更强调和凸显在行动中。我们经常在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听到历史典故、诗词名句、古老寓言,旁征博引、随手拈来的词句反映出的是领导人深厚的文化积淀和良好的文化素养,体现的是高度的文化自信和大国风范。“昭昭若日月之明,离离如星辰之行”。一个人的为人处世、文化审美、道德修养、理论深度根植于所身处的文化环境,领导干部作为社会公众人物和执政为民的实践者,理应成为增强文化自信、重塑文化形象的推动者、示范者和引领者。主动加强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理论修养、积极锻炼思维能力、丰富扩展领导艺术,在博闻强识中增强文化“底蕴”,在先进理论中汲取从政“精华”,在以德服人、以文化人中涵养“官德”,在干事创业中释放文化自信的“能量”,只有这样才能让文化自信的魅力感染身边同事、影响人民群众,也要只有这样才能将文化自信落实到行动中。

  在辨别和摒弃不良文化的中保持“战略定力”。曾几何时,住“小洋楼”、坐进口车、戴名牌表成了某些官员的标配,更有甚者干脆将配偶子女改成外国国籍,定居海外。“崇洋媚外、以洋为尊”的危险思想反映出的是对文化的不认同、不自信,更反映出这一类人缺乏起码的为官素养和从政姿态,从本质上背离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严重损害了领导干部的威望和形象,长此以往将给社会造成恶劣的影响。面对波谲云诡、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在思想文化频繁交锋的今天,如果党员干部都缺乏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那就彻底丧失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精神根基。现在中美贸易战还在持续,如果不拥有强大的文化自信,如果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如何能在国际舞台的谈判桌上气定神闲、无所畏惧。文化自信不仅是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的“底气”,更是校正党风政风、影响带动社风民风的“指南针”,而缺乏文化自信只会滋生“软骨病”,贻害四方。党员干部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示范者和先行者,更应在纷繁复杂的文化思潮中擦亮双眼、明辨是非,主动增强对外来文化的“辨别力”,从思想根源上清除落后腐朽文化的“残留物”,以实际行动增强对“四风”侵蚀的“抵抗力”,只有这样才能将文化自信的基因真正融入精神血脉,才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积蓄力量,才能推动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发布人:鄪邑春秋 发布时间:2019-6-28 12:18 收藏 阅读人次:439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