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

“刚柔并济”方能用才有道

山东省高密市委组织部 夏浩然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基于人才资源紧缺以及分布不均现实的人才竞争,释放出“求才若渴”的强烈信号。“抢人大战”刺激了人才资源流动,也让“流出地”“流入地”的孰得孰失成为了争论焦点。

  人才流动对“流出地”和“流入地”来说,都应是件好事,“背景离乡”不一定就“了无音讯”,“返乡创业”不一定就“无牵无挂”。从人才自身来说,为了追求梦想、寻求机遇会外出闯荡,但不论是养育他的家乡还是创业的热土都是重要的成长经历,在心里占据着重要地位。人才流出,自己是“流出地”,但人才流入,又成为了“流入地”,换位思考下,“流出地”与“流入地”有着同样的际遇,人才只要想出力,两边都能照顾得到。如果一味强调“为我所有”就还是在纠结空间地域的界限归属,没能上升到“为我所用”的实际效果考量上。因此,争辩“流出地”和“流入地”的得失是没有意义的,打破户籍、档案、社保等人才流动障碍,建立更加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才是可取的。

  人才是一种流动中的特殊资源,只有配置得当才能体现价值,只有使用精准才能创造价值,真正做到“为我所用”。如果一味引、涨基数,设置唯学历、唯职称、唯资历、唯成就这些硬门槛,却没有岗能相适的优质平台,就有可能造成人才使用的浪费,使得“高才”不得志、“大才”难施展、“优才”被遗忘。其实,人才的流动往往都是渴望自身能力在实践中得到成长,自身价值在使用中得到升华。对此,我们要把心思用在实际需求上,做到“刚柔并济”,才能在人才使用中掌握更多主动权。

  要树起“隐性人才”的刚性需求导向。所谓“能者居其位尽其才”,处在人才金字塔顶端的顶级人才毕竟数量有限,适合其发展的舞台更是有严格要求,如果一个县里都在追求国家级人才的数量可观就显得很不正常。所以,从长远发展考虑,可以将人才刚性需求的重头戏放在“隐性人才”群体,尤其是经济转型升级期的二、三线城市更需要数量充足的“储备型人才”“青年化人才”等“隐性人才”维持稳定的发展态势。而且,“隐性人才”并非以劣充优的滥竽充数式庸才凡辈,他们具备创新创业能力却缺乏创新创业平台,但由于其具有可塑造、可调节、可改进的自主开发性,使得我们能够根据发展需求对其进行定向化培养,让其成为岗能匹配度更高的“显性人才”。也正因为“隐性人才”还未能展现出闪耀的价值,其“守成”思想包袱轻,拼劲、干劲更足,更能在“双创”舞台上发挥积极作用。我们要做的就是立足发展所需出台相应激励、评价政策,加速“隐性人才”流动,鼓励高校应届毕业生、现代产业青年人才、新兴业态创客等“隐性人才”“漂”过来发展、“安”下来创业、“赶”上去成才,“聚未来英才而用之”。

  要树牢“以用为本,共享发展”的柔性人才观念。随着共享经济时代的到来,共享单车、共享汽车这些有形实体共享已全面走进人们的生产生活,并逐步发展出了智力共享、价值共享等无形共享思维,对柔性引才形成推波助澜之势。人才现在哪里、来自哪里已经不是关注的焦点,“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成为了关键,与“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要求相契合。从人才的“实体流动”到“无形流动”虽是必然之势,但也必须用之有道。一要技术上提供支撑,发挥互联网优势,搭建“自由兼职”“远程操作”“工作外包”等便于人才提供即时劳作的平台,鼓励人才自由选择“线上就业”;二要匹配上保持精准,建立基于本地需求的人才数据库,通过依托企业资源建立柔性引才基地“引进来”,通过在人才集聚地建立“飞地”“孵化器”等“走出去”,开辟出“人才在外却可服务本地”的良性发展渠道;三要政策上给予鼓励,对不同类型人才给予服务优惠,推动人才灵活流动,支持其凭借知识和技术服务获取报酬;四要评价上讲求科学,从“看重投入”转向“重视结果”,从“短期观察”转向“长期关注”,以人才的实际贡献来评价人才,将“以用为本”贯穿人才使用全过程。
发布人:诗和远方 发布时间:2019-7-4 10:15 收藏 阅读人次:346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