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

思考垃圾分类 品味组工“智慧”

重庆市秀山县官庄街道 李婧杰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最近垃圾分类逼疯上海人,刷屏了手机。2019年以来,北京、上海、广东等超大城市先后就生活垃圾管理进行了修法或立法,逐步改变居民随意投放垃圾的习惯。组织工作标准高、任务重、责任大,工作节奏快,组工干部更应该将“垃圾分类”的“智慧”融入到日常工作。

  让“认真踏实”成为一种态度。当人们放眼长远,关注“门前雪”之外的“大环保”,不纠结于垃圾分类的“小麻烦”,让“麻烦事”变成“分内事”,让垃圾分类成为新习惯、新风俗、新规矩,那么文明的行为方式就能逐渐养成,日常生活环境就能得到改善。“认真”二字看似简单,做好很难,把“认真”作为组工干部的座右铭,理解认真的内涵,才能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保持锐意进取的精神,保持对党和人民忠诚的信念。凡事三思而后行,言则有理有据,行则有节有度,这是对组工干部的一贯要求,组工干部承担着管党治党、保障发展的重要使命,政治性、政策性、原则性、程序性较强,组工干部更应该懂认真、讲认真,将精益求精、追求完美作为自己的一种态度,进而渗透到骨髓中、融化到血液里、体现在工作上。

  让“分门别类”成为一种习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他勉励大家把这项工作抓实办好。走进新时代,面临着新挑战、新情况、新任务,各项改革任务都进入“深水期”、“攻关期”,人民对幸福生活的需求也不断激增,任务艰巨、使命在肩。对工作进行细化,对任务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对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进行合理的规划、安排,分出轻重缓急,有计划、有步骤、系统化的开展工作,突出任务的重点、形成清晰的思路、提高工作的效率,同时要不断地思考是否有更有效率的工作方法。运用系统思考,工作分门别类进行:凡是要紧、急迫或者好处理的事情马上就办,绝不拖延;凡是属于需要特殊办理的事情,做到坚持原则、特事特办;凡是难以马上办的就先记下来,待条件具备了再行办理。

  让“创新思维”成为一种意识。“猪能吃的叫湿垃圾,猪都不要吃的叫干垃圾,猪吃了会死的叫有害垃圾,可以卖出去换猪的叫可回收垃圾”,这几天,一张垃圾分类的图片,配合着四句口诀,在朋友圈刷屏。虽然这个“口诀”存在漏洞与错误,但是以“猪”解读垃圾分类,简明扼要、通俗易懂、有料有趣,这种“创新思维”依旧是组工干部应该学习并应用的。所谓“创新思维”,就是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站在实际角度,用“创新”理念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指导实践。要深入田间地头,“零距离”与群众“话桑麻”,做民意“知情人”,认真梳理、提炼群众的“金点子”,在解决问题上下好“绣花功夫”,要敢于探索实践,在深入基层实践中、解决矛盾困难中、干部群众呼声中,挖掘根源,探求实质,寻求破题良策。

  让“忧患意识”成为一种品质。垃圾分类看起来是一件不算困难的事情,却关系到我国人居生活环境的改善,将“要我垃圾分类”变为“我要垃圾分类”,不仅要有责任感、参与感和自豪感,而且要有危机感、紧迫感和忧患意识。古人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说明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着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增强忧患意识,责任重大。组织工作者承载着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实现党建伟大工程的艰巨任务,在推进党的事业发展上职责十分重大,是全力推进落实各项工作的“操刀者”“尖刀队”,要时刻保持警醒,居安思危。组工干部要有增强能力建设的忧患意识,时刻保持知识恐慌、本领恐慌的危机意识,主动专研业务知识,成为组织工作的行家里手,要有敢于担当的勇气,有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

  每名组织干部都应善用“垃圾分类”的智慧,脚踏实地,面对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细化分类,面对复杂多变的工作和任务;大胆创新,面对传统的、固定的思维定势;居安思危,永葆一名组工人应有的蓬勃朝气。将自己打造成一个有态度、有习惯、有意识、有品质的组工人,推动组织工作的进步和发展。
发布人:女青就是婧 发布时间:2019-7-11 09:26 收藏 阅读人次:394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