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

脱贫路上 “志智双扶”绽新葩

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自怀镇关口实验学校 何竹梅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在山西临县罗家山村,记者听到这么两段伞头秧歌。一段唱的是:“罗家山光景不好,穷日子只能一天天苦熬,汗珠子摔八瓣啥也得不到,吃饱了糊糊圪蹴在墙根唠。”还有一段唱的是:“嘴不张唱不出歌,天上不会落馍馍。想不愁吃不愁穿,有力气就不能闲着。”两段秧歌,两种调,唱出罗家山人不同的心气儿,也折射出这个小山村前后不同的样貌。

  的确,从这两段秧歌中,前者是不思进取、就地苦熬的惰性心态,听出来的是满满的失望与伤感;后者透出的是一种努力向上、主动脱贫的积极心态,让人感受到了一种火热,一种激情。何以如斯?内生动力使然也!内生动力就是行为机制的原动力,是认识世界、勇于实践、实现自我发展的精神追求,也是不断获取知识、探求真理、创业创新的自觉意志和行为。这种动力一旦缺失,就不能正确地看待自己、看待环境、看待社会。因此,在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通过“志智双扶”,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尤为重要。

  有“梯子”,还需主动“爬”。看到罗家山村村民最初的心态,就想起了一位贫困县县委书记“吐槽”扶贫中基层干部受到委屈的文章,那种觉得政策好就靠政策养着,对帮扶干部很麻木,“当了贫困户,干部给送钱,挺好”的心态,在越是深度贫困的地方越是凸显。从大政策来讲,“发展产业、就医治病、危房改造”都有“梯子”,可群众就不主动去“爬”,这就是缺失“内生动力”的缘故。长期深度的贫困已经泯灭了百姓的致富欲望,“自己瞎折腾啥,越折腾越穷”的思维占据了主导,还有什么动力!因此说,有“能人”带动是扶贫工作中“绣花”功夫的关键。罗家山村“能人一带,红枣生金”,随即就点燃了群众的热情,主动“攀爬”的动力就来了。

  有“热心”,还需有活“干”。随着“罗家山红枣专业合作社”的成立,百姓的致富热情越来越高,如何作好统筹安排,让大家都有活“干”,又成为摆在面前的难题。如果有力没处使,或者对不上号,那就可能出现“三分钟热情”。为了让大家都有活“干”,罗家山村因地制宜设立了许多“岗位”,从“种养管护队、植树造林队”到“文化小院管理员、仓库保管员”,让年富力强的村民和动能力不强的贫困户都有适销对路的选择。“现在一起干活,说说笑笑就把枣林管好了,还能挣上工资。”这就说明,人的思维是微妙的,没有那份“热心”,干起活来就没味儿;有了“热心”,又有活“干”,那就是最有希望的,最美的事。就这样,以前“汗珠子摔八瓣啥也得不到”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有力气就不能闲着”的勤劳致富基因已经深深根植在了村民心中。

  有“干劲”,还需本事“好”。当然,有了主动的心态,有了冲天的干劲,倘若一味蛮干,没有掌握“干”的本事,那创起业来也就事倍功半。我们常说“笨鸟先飞”,那除了有“飞”的愿望和热情,还得有“飞”的翅膀,也就是“飞”的本事。要长本事,光靠理论可不行。在职业学校开设各类免费培训班,让“愿意学”的群众主动去学习。这样,乡村振兴与职业学校的教学就实现了深度的融合,培养出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的队伍,真正成为引领农业发展的主力军。罗家山村的汽车驾驶、家政、维修、护工等培训班,扛起了脱贫致富、乡村振兴这面大旗。这样,有了“干劲”,又在不断的实践、培训中增知识、长才干,事业就会芝麻开花——节节高!

  “幸福不会从天降,社会主义等不来”,老歌曲中蕴含着不变的发展哲理。从群众角度讲,一定不能有“等靠要”的思想和行动,只要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就有的是激情,有的是希望。从领导干部的角度来说,送钱送粮的“授鱼”式扶贫不足取,抓人才、出点子,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在此基础上多些“授渔”之举,与扶志、扶智相结合,由“内”向“外”扶,才是彻底消除贫困,同步小康的“治标”举措。总之,先给群众搭“梯子”,再焐热他们的心,激活其斗志,“志智双扶”,让群众牢固树立“我要脱贫”的信心并为之勤勉付出,才能使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绽放出朵朵新葩!
发布人:云天一鹤 发布时间:2019-7-13 22:52 收藏 阅读人次:157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