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

岁月变迁中的乡村小学

陕西省汉阴县涧池镇中心小学 陈小惠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1983年,我出生在陕南秦巴深处的一个小村庄——板桥村,距离村庄不远处的水田中间矗立着五间大瓦房。这五间大瓦房与村庄里的房子不一样,村庄里的房子低矮,且一家连着一家,出门不是排水沟就是别家后门,家家户户相连贯通,屋内阴暗潮湿。而那五间大瓦房是并行排列的,每一间房屋都设计有两扇门和三个窗户,房子不仅高大宽敞,还粉刷了白石灰,看上去更加亮堂气派。听大人们说,那是土地下到户后,村子里的第一所小学,是全村人的希望。

  四五岁的我听不懂大人的话,只知道学校的房子比家里的房子好看,学校也比家里好玩,于是每天偷偷地跟着那些斜挎着小布袋书包的大哥哥大姐姐们身后,混进学校,悄悄地躲在教室外面听他们朗读课文。那时候,他们只学语文、数学两门学科,小小的青黄帆布书包里装的也只有这两本书和一个小算术本子,半截铅笔,我常常跟在他们身后打诨,老师是本村的一个老秀才,都是熟人,见我一个小孩子不碍事,也就任凭我自个玩。偶尔捡拾一截从讲台上滚下来的粉笔豆、便如获珍宝地揣回家,在比自己小的孩子面前显摆。        

  转眼,到了90年代,七岁的我也开始上小学了。在我上学的前一年,村里学校因为师资和设施条件跟不上,被撤并到永宁乡政府旁边的南河小学。

  南河小学是一所八十年代末期新建的学校,位于月河南岸,因此而得名。南河小学距离我们村五分钟路程,相比以前村里的小学,南河小学占地面积大了好几倍,除了南北各一栋砖瓦结构的教学楼外,中间还多了一块大大的土操场,操场上装有秋千、单杠、双杆、篮球架等体育器材。一下课,同学们就疯狂地争抢秋千玩耍,像我们这些学前班、一、二年级的小小学生大多只有看的份,不过看着大哥哥大姐姐们玩得开心,我们也跟着屁颠屁颠地傻笑。

  这个大操场不仅带来了课间游戏欢乐,还为我们带来了另一种生活体验,让我们早早地懂得劳动的苦与乐。每学期结束的时候,光秃秃的操场被我们留下各式各样的跳格子,但隔不了几天,跳格子就不见了,伴随着时间的增长,操场便被野蒿、霸根草、车前草以及一些不知名的野草霸占,变成青蛙、蟋蟀等昆虫的乐园。犹记得,每学期开学的第一天报名,家长都会带着我们从这些低矮草丛中踏出一条路,寻找各自班主任老师报名,报完名后,老师就叮嘱我们,明天来上课时,记得带上锄头、镰刀、簸箕。于是,每学期的开学第一课,我们都是在除草的欢乐中度过。

  除了操场、教学楼等硬件设施有很大变化,我们学习的范围也多了很多。每天除了语文、数学课外,还多了音乐、体育、美术等几门副课,老师也增加到数十位,清一色的安师毕业生,每天为农村小孩带来不同领域的知识套餐,帮助他们快乐成长。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昔日小姑娘已长大成人,先后步入镇、县、市不同级别的学校,每走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感受,然而最令人难忘的还是陪伴自己时间最长的乡村小学。

  如今的乡村小学早已不是当年的模样,一座座高大宽敞的框架式结构教学楼拔地而起,每间教室都有好几十个平方米,窗明几净的大玻璃窗迎着太阳散发着耀眼光芒,把教室映射得更加敞亮。教师讲台由原来的一张木桌、一把椅子、一块油漆黑板,换成了现在的电子白板和控制台,多媒体授课,为课堂增添了更多趣味与活力,学生课桌也换成了清一色升降课桌凳,根据学生身高调整更舒适、更科学的高度,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

  走进教室,最引人注目的是教室的四个边角,图书角、立体空调、净水器成为每间教室的角落标配。图书角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年龄段摆放了不同层次书籍,可供学生随时阅读,空调角落不用多说,冬夏两季必不可少,班级净水器帮助解决学生们的健康饮水问题。

  回想自己90年代上学,冬天,一人一只火笼是我们的标配,每天早晨上学之前,父母便将火笼引燃,另外用一只塑料口袋装上备用炭火,绑在火笼一侧。上学路上,我们一路走一路吹,等走到学校才有旺火烤。一堂课下来,火又半燃半灭状态,课间十分钟,就成了我们的吹火时光,等到上午几节课上完,中午回家吃饭时,一张张小脸蛋变成了一只只大花猫,家长看了哭笑不得。想想过去,再看看现在,不由发自内心感叹,现在娃实在是太享福了!

  看得见的是变化,看不见的改变是提升。自2013年国家启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来,乡村教育如雨后春笋,一年比一年旺。现在乡村小学与城市学校同步发展,不仅按照国家标准开足开齐了各学科课程,还开设了篮球、足球、音乐、舞蹈等多项体艺兴趣社团,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若问“哪间房子最漂亮?我们的学校最漂亮!”这是人教版一年级语文课本上的一句话,是学生们最爱读的一句课文,也是孩子们平时最爱说的一句话,这是新时代教育发展赋予孩子们的自信,值得我们每一个人自豪!
发布人:梦锁清秋 发布时间:2019-7-18 15:35 收藏 阅读人次:108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