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

发挥好人才政策的“磁场效应”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委组织部 张小草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人材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最强大最持久的动力。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陈希在北京中关村调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考察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引进、发挥作用情况,强调要以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体制机制顺,则人才聚、事业兴。面对国内外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如何发挥好人才政策的“强大引力”、做好人才工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科技事业的创新发展必须答好的“头号课题”。加之在中西部地区和偏远的基层地区,招人难、留人难的问题比较突出,更需要强化人才政策的“磁场效应”,完善人才服务体系,让各类人才的聪明才智充分涌流、创造活力竞相迸发。

  制定人才政策要“准”,有的放矢,筑牢引才“硬基础”。近年来,不少地区轮番打响“人才争夺战”,通过降低落户门槛、发放住房补贴等“看得见的优惠”引才聚才。但有些同质化的人才政策,考虑自身的实际条件少,博眼球、抢政绩的多。最合适的人才很可能并不是学历最高、头衔最多的,而是最契合当地人才布局结构、利用现有资源能引进来并能留得住的。因此,在顺应大局大势的同时,也应充分考虑自身实际情况,如经济体量、产业布局、区位条件等自身因素。通过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改进人才评价机制、创新人才流动机制和健全人才激励机制,有的放矢、量体裁衣,吸引外来人才、盘活“本土贤士”。

  贯彻人才政策要“实”,掷地有声,打造聚才“软优势”。政策千万条,落实第一条。但在实际工作中不难看到,有的地方人才政策显得十分“抽象”,难以细化落实;有的地方在落实过程中“打折扣”“搞变通”;还有的不注重技能型人才与研究型和所在岗位的匹配度与契合度,无法“人尽其才”。这些情形不仅容易让人才失望,无法激发其创新创造的动力,更容易造成人才流失。打通人才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必须注重出台与人才政策“配套”的实施细则,增强人才政策的“可操作性”。要精简办事流程,落实机构、人员和资金保障,排出时间进度,及时兑现政策待遇,让人才政策发挥实效。

  优化人才政策要“诚”,用情用心,营造留才“浓氛围”。人才不能“一引了之”,天下英才既需要“引”之、“聚”之,更要“留”之、“用”之。对人才的重视,不能搞“叶公好龙”,只停留在材料中、口号里,更要体现在提供贴心人才服务、营造浓厚留才氛围的实际行动中。因此,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不断优化人才政策,当好人才“店小二”与“娘家人”。要用心用情,把服务带到离人才、离企业最近的地方,特别是要解决好人才落地后的政策配套服务问题,打造具有强大吸引力的人才发展环境。要诚意满满,坚持随访,在政治上予以信任、工作上搭建平台、生活上关心照顾,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及时听取对人才工作的意见建议,增强他们获得感、归属感与参与感。

  “水深则鱼知聚,林茂则鸟有归”。得天下英才而用之,靠的不是“毕其功于一役”,而要靠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久久为功。发挥好人才政策的“磁场效应”,亦需要在精准施策、贯彻落实、不断优化等环节下真功夫、硬功夫,从而方能牢牢把握住引才、聚才和留才等一系列竞争的主动权。
发布人:小草2017 发布时间:2019-7-26 10:37 收藏 阅读人次:38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