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

“服务通”别成“服务痛”

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洪家嘴乡统计站 段官敬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日前,某乡镇单位工作群发出一条通知,要求全体党员干部和村委会百姓群众下载“服务通”APP,然下载此APP前须安装一个商用客户端,因该项政务服务平台是由政府和网络公司共同打造的。有村干部抱怨道,“下载过程过于复杂,使用起来也不方便,一些老党员干部玩不来,更别说好多村民乡亲”。足见,“服务通”在基层乡村推广难以避免会遭堵,久之恐怕会成“服务痛”。

  且不论,为推广“服务通”便民服务APP,捆绑安装商用客户端是否涉嫌行政搭车行为。地方政府打造智能手机端政务服务的初衷,是让群众通过屏幕和手指就能轻松搞定一些日常须办理的事情,既可方便群众节约时间、也可提高行政效率节约成本、又可公开接受群众评价和监督。尽管信息技术发展和智能手机普及,给行政网络化、数字化、在线化提供了可能和选择。但现实不容忽视,全面推广到基层乡村过程中,存在不少客观掣肘和不可抗拒因素。

  首先,由基层乡村素来已久的办事心理和服务传统所决定,对大多百姓群众而言,还是习惯了当面“锣对锣、鼓对鼓”的谈心谈话、解决问题,何况这也是走基层群众路线的直接方式和内在要求,党员群众坐在一起侃出心里话、手拉手解围纾困,这些工作状态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改变。退一步说,即便有百姓在通过“服务通”办好了事,往往还是感觉“不踏实”,依旧会找到干部当面“验证”。可见,在一定程度上“服务通”不但不能省事、反而会多事。

  另一方面,智能手机“服务通”平台操作,对现代接受过一定教育、有一定经验的人来说可能分分钟钟“秒会”,但对于乡村一些上了年纪、文化程度低的群众而言,定然是一项遥不可及的“技术活”。何况,当前不少农村留守的老年人比较多,而这构成了乡村基层服务对象的主体。试问,面对对智能手机、网络政务“不感冒”的基层群众,“服务通”还能走多远?

  “服务通”顾名思义,就是畅通服务“最后一米”,让便利高效服务辐射到每名百姓。出发想法虽好,却万不可强求。倘若一味用行政命令方式推广“服务通”,基层政府必然会因迫于上级压力,强制干部群众下载安装“达到多少人次”,然囿于现实条件不允许,基层干部实际为民办事还得绕过“服务通”搞服务,极容易引发为应付督查检查“上传服务案例”的形式主义。如此一来,又是好心办坏事,加重基层负担、造成资源浪费。

  其实,无论怎样的服务形式和办事载体都不重要,让群众从服务中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才最重要。要知道,“服务通”的本身目的也是期许带给群众不一样的服务体验和畅通效率。所以说,何不让习惯使用智能手机的群众主动下载“服务通”,感受政务服务的线上溢出效应,从而发自内心在亲朋好友身边推广“服务通”。同理,对于暂时不适应、不想用的群众,还得多多宽容和谅解,更得提供好线下服务、跟踪服务,毕竟“泥腿子”干部是靠脚在基层群众心中“站”出来的,把事情办好、解决掉问题比什么都强。
发布人:曹句文 发布时间:2019-8-6 08:36 收藏 阅读人次:249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