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初心·使命”大家谈·学习心得

党员干部的“耕耘”与“收获”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委组织部 邢楚若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里说:“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揪敛,就是收敛,它是说夏天的繁茂、绿荫和畅然就要过去,皎洁的秋天将要到来。

  立秋期间,中国民间有许多习俗,秋社是立秋的习俗之一。它来源于古人秋天祭祀社神(土地神)以感谢土地给人间带来丰收的日子,始于汉代,后世将秋社定在立秋后第五个戊日,此时收获已毕,官府与民间皆于此日祭神答谢。宋时秋社有食糕、饮酒、妇女归宁之俗。在一些地方,仍流传有“做社”“敬社神”“煮社粥”的说法。

  在南方,还有“立秋啃秋瓜”的习俗。民国时期出版的《首都志》记载:“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谓之啃秋。”“啃秋”,也称“咬秋”,在立秋这天吃西瓜、香瓜或桃,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立秋当日买个西瓜回家,全家围着啃,便是啃秋了。

  《庄子》里有一句话:“夫春气发而百草生,正得秋而万宝成。”秋天虽是收获的季节,但不劳而获的美事和一劳永逸的故事是不存在的。有的党员干部没有读懂“耕耘”与“收获”的辩证关系,干事前总要先问一问“会得到什么”“有什么好处”,将个人利益挺在最前面,这是万万不能的。在思量付出与回报的关系时,要懂得没有艰苦备尝、辛勤付出,难有所收获;即便有所付出,也万不能有“这是我应得的”等不良思想。

  “有耕耘,才可能有收获。” 奋斗是实现幸福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必须要奋斗。”如果在干事创业的过程中倒因为果、先求“收获”,肯定难成大事,更不会有所收获。作为党员干部,要将“耕耘”前置,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征途中勤下功夫、努力耕耘,将个人奋斗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个人就能不断到达崭新人生高度,党的事业就能不断推向前进。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推进工作的过程中,有的党员干部做起工作来患得患失、畏首畏尾,担心自己的付出组织看不到,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工作效率低下、得过且过。细细思忖,有的工作做起来回报可能会立竿见影、立见成效,但有的事情做起来成效可能就不会那么快、那么明显。但不论怎样,辛勤之苦绝不会徒劳无益、劳而无功,只是“收获”可能会来得慢一点、迟一些。要相信“天道酬勤,功不唐捐”,发挥主观能动性,用行动激发付出热情,以担当排除耕耘阻力。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共产党人的口碑是在不怕牺牲、甘于奉献中干出来的。要向张富清等优秀共产党人学习,坚守初心、淡泊名利,提高境界,坚定信念。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干劲,一个声音喊到底,一张蓝图绘到底,时时处处起先锋模范作用,确保把每一项工作都抓紧抓实,抓出成效。要春雨般“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精神,有蜜蜂般“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的精神,有煤炭般“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的精神,在自己岗位上默默耕耘,甘于奉献。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有人害怕秋天,因为秋天喻示着时间的流逝;有人喜欢秋天,因为秋天意味着新的收获。其实喜欢与害怕,在于是否播种和坚持,是否懂得了“耕耘”与“收获”的辩证关系。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学习实践中,要有功劳时不伸手,有苦劳时不计较、有疲劳时不抱怨,学会在服务群众中收获幸福,在知足感恩中体味幸福,在平凡工作中拥有幸福。
发布人:上善若水1993 发布时间:2019-8-8 18:25 收藏 阅读人次:27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