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

“加码”式创新不可取

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委组织部 王攀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结合各地实际创新推动工作”,这是上级工作部署文件或者工作安排会议中常听到的一句话,但在具体的落实过程中,一些地方特别是市一级单位,往往就只盯着“创新推动工作”这半句,把“结合各地实际”这半句丢在一边,喜欢在给下级部署落实工作的举措中以“加码”的形式以求“创新”取得成效。

  比如,省一级的文件中具体工作要求概括下来是“三个一”,那么经市一级研究决定后,就“创新”变成了“四个一”甚至“五个一”;省一级的政策体系解读下来是“1+3”,那么经过市一级之后就变成了“1+3+N”或者“1+3+X”。而实际上,这种“加码”式创新经常让基层苦不堪言。因为在省一级的文件中,就已把工作举措定的很实很全,但是经过市一级主动“创新”求变后,加出来的“码”往往需要基层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取得的实际效果更是达不到预期——“规定动作不到位,自选动作更走样”。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盲目的“政绩观”,认为大家都“规规矩矩”做事情、“千篇一律”抓落实体现不了“实力”,只有想方设法搞出一些“不一样”才能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赢得上级领导的关注和肯定。另一方面则是对上级政策文件的“过度”解读,比如一些“可以结合地方实际创新推动”“可以同地方一些政策相结合”等要求,就误以为“非创新不可”,因此,“加码”也就顺理成章。

  一味的“加码”要求基层来落实“创新”,极有可能演变成“形式主义”。“创新经验我们有了,具体落实就交给你们了”,上一级的“加码”往往没有经过到基层实地调查研究的过程,并不能真正切合基层实际。一些所谓的“创新举措”实际上是为了创新而“创新”,仅仅通过相关部门负责人会议研究讨论或者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做法的基础上,其可操作性还未进一步验证,甚至连初步“试点”都没有,就一纸文件要求基层落实。基层面对这样的“加码”可以说是疲于应付,花费大量的精力不说,在落实“加码”部分的工作中,常常因为“水土不服”而严重落实不到位,结果只能造成“形式化”创新的结果。

  创新的基础在基层,创新的主动权更应该交给基层。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探索创新要抓实,继续鼓励基层创新,形成改革者上、不改革者下的用人导向,及时总结推广地方的创新做法”。基层是党和国家所有工作的落实地,所有的“顶层设计”都要结合在基层的落实情况,在基层得到充分论证之后,才能收到“高屋建瓴”的效果。基层创新不是为应付“加码”而被动创新,而是在落实具体工作中时,为提高工作质量,更好地推动工作落实,更科学有效地解决落实过程中遇到的“疑难杂症”,结合本地实际而主动探索最佳路径的过程。最终通过基层先进经验的形成、总结,上级部门才能充分运用好基层创新成果,在面上进一步探索复制推广。

  中共中央把今年作为“基层减负年”,强调要解决一些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切实为基层减负。“加码”式创新无疑加重了基层在工作落实上的负担,实不可取。上级部门要敢于把创新的主动权交给基层,引导鼓励基层工作人员在工作落实中多大胆运用创新思维解决问题,多结合地方实际提炼有特色的经验做法,才能做到“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
发布人:23克拉 发布时间:2019-8-9 11:45 收藏 阅读人次:387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