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初心·使命”大家谈·学习心得

做一颗穿石的“水滴”

北京市昌平区《天北党建之窗》编辑部 吴长波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8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乡亲们回信,信中说,得知下党实现了脱贫,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他非常高兴。同时也希望乡亲们继续发扬滴水穿石的精神,坚定信心、埋头苦干、久久为功,持续巩固脱贫成果,积极建设美好家园,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读罢习近平总书记给乡亲们的回信,激动之余也让我想起了自己在下党新建乡工作时,那段既艰苦又充满激情的岁月。

  1990年,我有幸成为进驻下党新建乡的第一批干部。

  那时的下党,还处在无公路、无自来水、无电灯照明、无财政收入、无政府办公场所的状态,人称“五无乡”。

  然而,作为新建乡的第一批干部,我们在“滴水穿石”精神的激励下,工作条件虽艰苦,却人人斗志昂扬,个个拼命工作……

  当时,我是乡文化站管理员。

  刚成立的文化站,不仅没有活动经费,而且没有办公场所。

  没有经费,就用自己每月40元的工资买办公用品。

  没有场所,借用亲戚的房子,住宿办公一体化。

  总之是,没有经费是现实困难,没有场所的现状临时也改变不了,但这些都不可以成为不做事的借口。

  当时的下党,群众不仅看不到报纸,而且也听不到广播,对外界的了解渠道十分有限。

  因此,笔者就在穿村而过的石板路一侧找到一块木板墙,每月定期出版彩色手抄墙报。通过这个小阵地,可以让乡亲们了解到国家政策和上级的工作部署、全乡的重点工作安排及进展情况。

  当时的下党,摄影还是稀罕事儿,还有很多人连相机都未曾见过。

  为了让乡亲们了解摄影的艺术之美,我先后办了两次摄影展览。一次展出的是同学在福州海边创作的风光作品,让从未见过大海的乡亲们第一次欣赏到了大海的壮美。另一次是利用暑假期间邀请同学专门拍摄下党风光作品展出,看到照片的乡亲们十分高兴,说没想到自己生活的地方原来这么美。

  当时的下党,虽然极为偏僻贫穷,却有一批热爱传统文化的书法爱好者。为了便于大家学习交流,我每年举办一次书法展览。

  第一年只在村供销社的外墙上,张挂了几十幅由包括笔者在内的本地书法爱好者创作的作品,才挂了两天,就让一阵山风全给刮跑了。但乡长何孔斌了解情况后,却给予了表扬和鼓励。第二年办书展时,曾为老师的他带头创作作品,并要求干部中字写得好的,也要积极参加。那次精选了50多幅作品,吸取了上次的教训,在一座新建的民房里展览,乡长还带领乡干部前去参观。

  最难忘的是,乡长还在“书展”现场拍板,给每位参展作者进行“物质奖励”,即由“无财政收入”的乡政府开支,给每位作者奖励一套个人心仪的文学名著。笔者翻山越岭去县新华书店购书,也给自己买了一套《复活》,那是笔者第一次看大部头的外国名著,阅读时如饥似渴的感觉至今难忘。

  当时,我们每位乡干部都要包村,由于下党还未通公路,交通特别不方便,除了回乡里开会,平常就住在连电灯都没有的村里。所以,上述这些工作都是在没有经费支持的情况下,抽空回乡里完成的。那年,全县文化站工作会议在斜滩镇召开,县文化局局长张培基说,下党文化站的工作一点也不比别的站差,因此点名让我上台发言,以示表彰。

  现在想来,在当时那种艰苦的环境下,自己就像一颗穿石的“水滴”,很难一蹴而就。只有通过不停地努力,才能让下党这个穷乡僻壤的文化事业破土发芽,从无到有。

  一段难忘的岁月,虽然没有做出轰轰烈烈的事业,却也未曾虚度光阴。
发布人:南人北客 发布时间:2019-8-9 15:28 收藏 阅读人次:426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