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心得

让基层“钉子”迎来干事“春天”

江苏连云港市海州区委组织部 曲奇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基层减负年”时间表已走过一半,成效究竟如何,基层的实际感觉又是怎样,在笔者看来,形势不容乐观。以前,我们常用“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来形容基层干部忙碌的工作状态,而现在一些地方,“上面千把锤,下面一颗钉”已经成为常态,基层干部就是一颗颗“钉子”。在减负的大背景下,基层干部最关心的“属地管理”滥用问题尚无明显缓解,成为减负路上的一块“绊脚石”。

  俗话说,“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拧紧责任“发条”,是督促干部担当的重要举措,可以说,“属地管理”本无过错,既可压实责任,防止出现“三不管”现象,又能推进工作落实更高效。然而当下一些地方,“属地管理”全然变成“谁的地盘谁全管”,成为一些职能部门推卸责任的借口和幌子,遇到问题统统甩给基层,并限期完成,不然就要拿出“问责处理”的“杀手锏”。而基层根本没有与之相对应的权力和能力去承担,出了问题还要变成“背锅侠”,可谓无奈至极,这让基层干部很难看到减负的“春天”。

  属地管理的滥用、不合理的“层层加码”,让最基层的“钉子”们叫苦不迭,不少基层干部承受着高负荷的压力,不仅身心俱疲、苦不堪言,有的还患上了“问责恐惧症”,严重影响着基层的执行力,也降低了基层干部的幸福感。变味的“属地管理”也是一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其流弊久、危害大,要改变这一现状,还需下一番硬功夫。

  划清“责任田”,打好问题解决“配合赛”。压实责任不是压力“甩锅”,就拿12345平台反映问题的处置来说,很大一部分都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压到街道社区。一些问题靠街道社区一己之力无法妥善解决,很可能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却只是治标不治本,一些问题很可能“春风吹又生”。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还在于权责分明、权责对等。其实,“属地管理”与“谁主管、谁负责”并不冲突,遇到问题,职能部门应该主动担当作为,而不是直接把包袱扔给基层,自己当“甩手掌柜”。必须建立基层属地管理清单制度,充分征求基层意见,明确职能部门和乡镇街道职责,分清解决的问题的主角和配角,积极打好“配合赛”,确保各类问题顺利圆满解决。

  赋予“新动能”,助力基层办事“不愁粮”。众所众知,大部分乡镇街道不仅人员少、经费少,而且没有行政执法权,但是许多任务不得不接,接下来却无力解决,这让不少基层干部感觉“压力山大”。实际上,为基层“赋能”即是一种“减负”,二者是有机统一的整体。要通过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和权力下放,为基层牵头开展社会治理提供更多综合保障。要推进街道扩权赋能和社区减负增效,调整优化街道内设机构和职能,强化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的机构和力量,确保基层事情基层办、基层权力给基层、基层事情有人办,不断强化基层治理能力和服务能力,切实解决“街道社区看得见管不了、部门管得了看不见”的难题。

  释放“正能量”,设置干事创业“减压阀”。减负是为了推动干部更好地担当。基层干部不是万能的,对待基层干部,不能只加压而忽视了关爱。在部署工作任务时,必须综合考虑,经过充分调研,倾听基层干部的意见建议,避免不顾基层实际的“拍脑袋”决策,使好政策变了味、失了真。要完善问责制度,加大对庸政懒政等负面行为的责任追究,将纪律的板子拍严拍实。要建立完善的容错机制,严肃查处诬告陷害行为,为收到不实反映的干部澄清正名,为基层干部担当、为基层干部负责,为敢于担当、踏实干事的干部搭好舞台,真正做到有为者有位、无为者无位,凝聚干事创业精气神,营造基层风清气正、崇严尚实的政治生态。
发布人:xpjd 发布时间:2019-8-14 08:45 收藏 阅读人次:2419

回复